英国论坛
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称“社会化过程”。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
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有尽到教育的职责。
道德是被感染的
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称“社会化过程”。
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
它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
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小孩不是白纸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先天就已经部分地继承了父母的脾气、性格等心理基因,因此,“白纸论”是把事情过分简单化的观点。
诚实不是孤立的品德
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哲学课供选修。
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和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
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
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
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英国教育工作者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与自重和尊重别人,与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不淡泊输赢,但更要享受过程
英国学校里,“输赢”二字总被挂在嘴上,因为各种比赛名目繁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领略到:你会赢,但不会每次都是你赢,要紧的是享受参与的过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要妨碍别人
英国的社会道德教育,有一点令人印象至深,那就是从小教育小孩子要学会照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
英国小学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个人清洁卫生、学习用具收拾整齐等都在道德教育范围之内。
允许父母体罚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
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
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
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
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包括身体的惩罚。
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
花钱“培养”孩子顽皮
在英国,每个周末都有活动。
总之,差不多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日,很少待在家里看电视的。
最看重的是友好
在英国人的眼睛里,看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不是友好,和他的职业、性别、收入、教育、私生活都无关。
他们教育孩子从小要善待一切生命,包括动物、植物等。
我不知道孩子们能明白多少,不过,至少我知道这样的教育虽然在我们看来有些傻得可爱,却绝对没有错。
最重要的品质是勇气
英国人给世界的印象是个一板一眼、严格遵守规则的英国绅士。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英国的教育一定也是循规蹈矩的。
其实,现代的英国人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勇敢和坚忍的性格,他们深知勇气是一个人主动进取的动力。
英国父母常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探险,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和勇敢精神,为今后的人生做好人格方面的准备。
英国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娇宠于孩子十分有害,所以家庭教育中特别注重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放手让孩子尝试去做生活中的各种为自我服务的事情。
英国的私家车的拥有量很高,但是,英国的家长们很少会开车接送孩子,他们都是让孩子自己背着书包徒步或乘坐校车去学校。
英国人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老人、残疾人和孕妇都会主动让座,但是,他们唯独不会给孩子让座,英国人认为孩子是需要锻炼的,应该鼓励孩子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