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只有熔铸中外教育精华,坚持综合创新、创办未来教育,我们才能办出世界一流的中学。中学教育各具特色、各有差异,似乎比大学更难在国际上“列坐其次”,但基础教育从来都身处国际较量之中。每年世界大学排名榜单发布,总能引发人们对“一流大学”的关注。
而统筹推进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也已经成为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识。
问题随之而来:大学教育不是空中楼阁,中学是大学的基础,大学要世界一流,中学是否也要世界一流?
世界一流的中学,在空间维度上要引领世界,在时间维度上要引领未来。
可以说,中学教育各具特色、各有差异,似乎比大学更难在国际上“列坐其次”,但基础教育从来都身处国际较量之中。
24年前,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因刻画中日学生差距,引发了全国范围长达数年的讨论。
去年,英国BBC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再次引发人们对中英两种教学模式的关注。
尽管前段时间英国教育部因青睐中国式教学,宣布要在英格兰半数小学(大约8000所)采用“上海式数学教育”,但每每提起高中名校,很多人还是自然地想起英国的哈罗公学、伊顿公学。
总体而言,中国基础教育不差,但人们对改进的期盼更大。
无论是江苏、湖北高招事件中的升学焦虑,还是“小别离”式的出国焦虑,归根到底是公众对更优质的中学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有着无比深沉的期待。
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学,要凝聚教育资源,关键更在凝聚一批真正热爱教育的教育家。
历史上,无论是张伯苓举办的南开中学,还是聚集了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的春晖中学,因为凝聚了教育家办学,它们不仅推动了“新教育”,更有力塑造了“爱的教育”。
培养教育家型“领头羊”,发挥教育家办学的优势,同样成为影响中学教育发展的时代命题。
从2010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就开始参与培养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
去年,人大附中又通过竞标,取得了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培训资质,成为全国八个培养基地中唯一的中学基地,正是通过与校长学员及其学校真诚共享办学思想、办学实践成果以及课堂生成性资源,人大附中努力“孵化”更多有教育理想的教育家,也让他们的理念产生辐射效应,促进其所在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大鱼前导,小鱼尾随”,这曾是清华校长梅贻琦寄语师生之谊的名言,这同样可以成为中学教育方阵发展态势的描摹。
今天的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依然存在,但从根本上来说,发展方向应是水涨船高、向上平衡,而非削峰填谷、向下平衡。
在这个过程中,像人大附中这样的中学名校更应该以引领和担当的姿态,积极发挥优势,争创世界一流,探索出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模式,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校管理模式。
打开国门,与世界激荡;打开校门,与全球教育切磋。站在时代风口,对教育的探索不能缺了“中国意识”与“中国印迹”,也不能少了全球视野、世界情怀。
只有熔铸中外教育精华,坚持综合创新、创办未来教育,我们才能办出世界一流的中学。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是哲学家冯友兰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哲学提炼,这同样可以成为发展中学教育的准则。
在奔向世界一流的路上,中国的中学名校必须坚持有因有革,与时俱进,发展创新,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