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在一个以消费主义为主导,财富至上的社会里,一些人决定回归一种更简单的生活方式。他们想要远离那些他们认为没有必要甚至是资源浪费的事情,他们想要生活在一个只具有基本生活条件,依靠物物交换为生的社会中。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实现碳的零排放,与自然和谐相处。以下便是全球各地的近乎原生的“世外桃源”。
加拿大—拉斯克蒂从加拿大西部城市温哥华乘船仅1个小时,就可以来到一个叫做拉斯克蒂岛(Lasqueti Island)的地方,它地处内陆和温哥华岛之间,是一个较小的岛屿,面积和曼哈顿的大小相差无几,岛上居民约400人。这些人早就决定要完全脱离城市,以种庄稼为生,只在岛上搜寻可以利用的东西。
岛上大部分的电是由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和小型水电站提供。其中一些人仍在使用旧式的化石燃料发电机,甚至有一些人根本不用电。这些居民的家具有乡村特色,并且很舒适。其中一位居民甚至住在一辆旧校车上,而这辆车是用植物油发动的。还有一幢用天然可再生材料修建起来的建筑,它的墙是用旧轮胎搭建的。
岛上的一切都井井有条,甚至在岛上上厕所都会有一份指南,叫做“在拉斯克蒂如何拉大便”,这份指南是关于堆肥法(注:堆肥是一种有机肥料)、污水处理和化粪池的讲解,相关信息可以在社区网站上找到。访问他们的网站可知,岛上的大多数人都是“职业音乐家、出版作家或一些小型厂商,还有一些某些领域从事农业商品化和专业顾问的工作,这些领域包括教育、工程、林业和替代能源”。一些人会在岛上经营几家温馨的家庭旅馆。从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拉斯克蒂岛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社区。
回帖
彩虹之会
彩虹之会(The Rainbow Gathering)不是一个可以常年居住的地方。但是,它的确是一个社区,或者说是由几个社区聚集起来的,因为每年有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会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聚集到这儿,这些地方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和欧洲。聚集到西半球主要是受到土着美洲人的信仰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美国从1972年开始,每年7月都会有一次聚会,地点在全国不同的森林中。
彩虹之家(The Rainbow Family of Living Light)称自己为“地球上规模最大最好的非政治性非教派非政府组织的志同道合的一群人。”每年大约有1万至2万人聚集在一起。他们传递着和平、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生态居住的概念,提供了一个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可以替代资本主义、消费主义、大众媒体和普遍浪费。
任何人加入彩虹之会都是免费的。但是因为2014年集会时有两人死亡,所以在这件事之后,人们对彩虹之会产生了一些争议。而且因为这里仍然会发生类似吸毒案件和交通事故这样的事情,所以住在附近的人常常会有一些害怕“彩虹”。但是很多人聚在一起难免会产生一些“坏分子”,他们大部分的人还是全心全意地遵守着他们的信仰和教义,都是正派的人。
回帖
8.加拿大自由湾(Freedom Cove)
这次,我们来到温哥华岛(Vancouver Island)的西岸,一个名为托菲诺(Tofino)的小城镇便映入眼帘。小镇不远处的塞普拉斯湾(Cypress Bay)有一对夫妇,丈夫叫威尼亚当(Wayne Adams ),妻子名为凯瑟琳金(Catherine King),他们用12个漂浮的平台亲手建造了一座水上家园。每一个平台搭建成的区域都各具所能,其中包含舞池、灯塔、艺术画廊、工作室以及五个温室。
自由湾(Freedom Cove)始建于1991年。那时,亚当(Adams)66岁,金(King)59岁,他们一直住在这里并不断对其进行修缮和充实,从未想过离开。亚当(Adams)是一名雕刻工,凯瑟琳(Catherine)更是多才多艺,集绘画、舞蹈、写作与音乐于一身。
亚当(Adams)在《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的一次采访中讲述道:“一年冬天,肆虐的风暴把大树都刮倒了。我们拾起这些树干、枝条将其送还,不料大树的主人却把这些木材都送给了我们。于是我们萌生了一个念头,不如建造一个新家吧。”借助过去的渔场建造技术,他们得以把重量为百万磅的房屋嵌入海湾并使其漂浮其间。值得注意的是,那是在1992年的2月(仅仅才过了几个月的时间)。
由于家里没有冰箱,海湾里也没有鱼塘,他们夫妇便在自己搭建的温室里种植了各种新鲜的蔬果。起初,他们靠14块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然而没过多久就出故障了。现在,他们用一台老式发电机来维持每天300瓦的日常用电。“在荒僻的旷野生活会带给人源源不断的灵感”,金补充道,“每天清晨醒来看到眼前的一切,都觉得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回帖
英国吉普赛人的滔泉小镇(Tinker’s Bubble)
坐落在萨默塞特(Somerset)乡村地带的社区占地40英亩(相当于16公顷),该岛上最古老的低排放生态村当属英格兰镇(England)了。21年来,来自不同地区、家庭的人们都称其家园为铁匠之家(Tinker’s Bubble)。一些人只是路过,一些人则世世代代住在这里。村民们靠林业、园艺、养鸡、酿造蜂蜜、出售苹果(水果,而非Iphone手机或Ipad平板电脑)谋生,赚取一些闲钱。他们从不使用化石燃料,仅靠木材来取暖、煮饭。除此之外,可以称得上是“零排放”。
一台风力发电机,几块太阳能电池板便可为社区的人们提供足够的电力,开灯照明、播放音乐、运行笔记本电脑都不在话下。村民们使用的各种类型的材料都源于社区,因而为其提供了低成本的生态住房。其名字源于附近的一处小泉,泉水在马路边汇聚成小瀑布。吉普赛人(Gypsies)过去常常把马儿牵到此处饮水,并称这里的瀑布为“滔泉”。
回帖
6.威尔士圣彼得生态村
圣彼得生态村是人们2009在威尔士的彭布罗克郡郊区建立的一个小群落。圣彼得的成员背景各不相同,有些是在养生方面知识渊博,而有些则对此一无所知。在那里水、林地和电都是统一管理,所有建筑里也没有主管道和主线。
圣彼得生态村共有9个小区,每个约占地5英亩,全部由一套光伏发电设施和一台27千瓦的水力发电机负责供电。水源来自当地的一处泉水以及对雨水的利用——毕竟这儿是科技发达的英国!所有的房屋,酒吧还有工作室都由这儿的居民和一些志愿者共同搭建。所有用材都是就地取材或回收利用而来,使碳排放量降到最低。
可想而知,他们遵循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吃的也是自己种的食物。他们甚至要提高土壤的健康值。为此他们依地形精心建造了一个新的基础设施,并种植许多野生植物和乡土树种,这样能提升该地的生态多样性。这样做能尽可能多的保留当地的水分和养分。
回帖
5.南非的Khula Dhamma村
村名取自两种不同语言的两个单词,Khula来自科萨人说的班图语,意思是生长, Dhamma来自巴利语,意思是依照此法(连起来意思就是成长道路上的觉醒)。时间回到2000年,五兄弟买了小村Haga Haga旁边一块180公顷(约445英亩)的土地,此处距东伦敦市北60公里,是南非的门户,也是科萨族的心腹地带,距离海岸线近8公里-——顺带说一句,那附近的海滩都是最原始的形态,该地海拔173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其从未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因此这儿的作物能够一年两熟。
此外他们践行绿色农业,尽可能过与世无争的生活,还有休养中心。来到此处的游客能身体力行的与当地人同耕同息,所有这一切都是希望人们能学习怎样过上和谐舒适的生活,与大自然共存。
回帖
4.意大利Torri Superiore
Torri Superiore位于利古里亚阿尔卑斯山(the Ligurian Alps)脚下,与法国边境和地中海仅相距几英里。Torri Superiore完全由石头建成,是一座13世纪的小村庄。此建筑位于悬崖边上,有5层楼高,100米长。里面有162个房间,由排布复杂的窄道连接起来,整座建筑的房间、楼梯和露台设计如迷宫般错综复杂。不过,在建造阶段,其规模并没有这么大。拿破仑时期,该村人口数达到巅峰,约200人,于是人们对Torri Superiore进行了最后一次扩建。
然而,大约100年后,村民们移居到城区,Torri Superiore由此被遗弃荒废。直到1989年,Torri Superiore高级文化协会成立,该协会是由约20人组成的永久协会。就是在那时,开始了对此建筑的修复工作。此建筑的一半属于协会,另一半属于居民。
自1992年来,Torri Superiore接待了400多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每年有一到两个夏令营在这里举办。除此之外,这里还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研讨会和课程,以实现环境教育和生态村生活。
回帖
3.俄罗斯Kovcheg
2001年,有四个家庭向政府租用了297英亩(120公顷)的地皮,租期为49年,无需任何费用,自那时起便有了Kovcheg村。这个村子位于莫斯科(Moscow)西南部87英里(140公里)外,在卡卢加(Kaluga)地区。每个家庭都分到1公顷(2.5英亩)地皮来种粮食,这足以生产充足的粮食了,甚至还能产生盈余。
约有40户家庭(120人)一直生活在Kovcheg村,另外共有80户家庭(200人)来这个村里度过夏天。这个村子里已有15个新生儿,并且还将迎来更多的新生命。这个生态村由一个富有的莫斯科商人建成,他为了自己小孩的健康和幸福,搬离了市区。如今他成为了一个养蜂人和园丁。在其他居民中,还有前摔跤手、前德国时装模特、前议会候选人和前歌剧演唱家。
除了遵循生态友好的生活方式,这里的居民还要通过清洁湿地、移除腐败木头和种植新树来保护村子周边的森林。这里禁止非法盗伐林木,不过居民们可以自己经营一些锯木厂和木工车间。
回帖
2.日本木之花家园(Konohana Family)
1994年,20名成员成立了木之花家园。它位于日本富士山脚下,现在是超过80个人的家园,其中25人为儿童。“木之花”(Konohana)一名源于山上的女神。人们一度相信“木花咲耶姬命”是居住在富士山上的主神。该社区有着非常严谨的生活方式并采用集体经济,他们共享食物、住所和资金。如此一来,他们能够将生态足迹降至日本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以及美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
换言之,按同样测定方法,他们的人均生态足迹为0.8 gha(世界公顷),而日本其他地区为人均2.4 gha,美国则为人均4.8 gha。这里,1个单位等于整个地球的生物承载量的100%。或者,为了便于理解,可以这么说,如果每个人都像普通日本人一样生活,我们将需要约2.4个地球来维持我们的生活方式。当前,世界平均水平约为1.6个地球。在另一方面,朝鲜和古巴在这一方面也处于0.8的水平。但与这些国家不同的是,木之花家园生活富足,与自然达到了完美和谐与平衡。
在一片占地仅为16公顷(即40英亩)的土地上,他们种植了超过260种蔬菜和谷物以及10种大米,并通过散养的方式来获取鸡蛋,提取纯蜂蜜,并制作大酱(一种发酵豆制品酱)、酱油和其他加工食品。而这一切都采用传统方法生产。他们仅仅需要从商店购买糖、盐以及其他一些调料。
他们还使用“木之花菌”(即木之花微生物),即通过一种原始方法来培养微生物。这种物质被广泛使用在他们的牲畜饲料和饮水中、天然肥料的发酵过程中,尤其可以作为一种乳酸菌饮料对他们的健康和幸福十分有益。
回帖
1.美国地球之船(Earthships)
迈克尔雷诺兹(Michael Reynolds)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在过去的45年中,他建造出了一所堪称是房屋典范的建筑。在他看来,一个房子只要满足其主人的生活就已经足够。如今,他的建筑模型已被用在世界各地许多地方。但若不是他耗费数年在新墨西哥州沙漠(the New Mexico desert)日以继夜地改进他的设计,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
建造初期,他所有的住宅都是用至少45%的再生材料所制造,这使得从一开始他的地球之船就处在负碳足迹一列。其余材料都是在该建筑物附近找到的(这能够将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最低)。其大多数建筑都完全独立于所有市政公用事业,并且能够为其居民生产一切所需。由于植物细胞通过生物过程吸收、净化并重复利用污水,它们甚至能改善周围的土壤,有助于房屋四周的绿化。
而这还不是全部!生命之船能够自己控制电力和淡水供应,更不用说根据天气变化调节室内温度了,它甚至能生产足量的食物。迈克尔雷诺兹早就认识到我们当前的生活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甚为遥远。倘若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对普通人来说,生态生活将变得非常昂贵。这就是为什么他走上了这条路,并将设计和建造能够为每个人自给自足的房屋作为他的使命。
回帖
我心目中的就是“霍比特人”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