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留学在外不容易,除了学习还有生活,面对不同的面孔、不同的生活,同学们是否会有不同的感受呢?入冬来,到处奔忙荒废了太多时间,我决定假期期间闭关,安心看点书做点功课。留学在外不容易,除了学习还有生活,面对不同的面孔、不同的生活,同学们是否会有不同的感受呢?入冬来,到处奔忙荒废了太多时间,我决定假期期间闭关,安心看点书做点功课。
起初日子倒也过得很有滋味,窝在郊外朋友的房子里,看厚厚的大部头,做笔记,甚至开始一笔一画练字。
天黑得早,屋里温暖明亮,晚上再看看收藏的长篇电影,都是些平时不会碰的沉闷的经典老片,反正冬日时光悠长,我就一部部接着看。
就这样足不出户,没有party,没有大餐,没有笙歌狂欢,我一个人安静的冬日圣诞假期倒也另有味道。
节日有时候像个癔症,它会突然跳出来提醒你点什么例行公事的内容,比如该去见见朋友,该热闹一番,至少该有彼此的节日问候,不然显得毫不合时宜。
直到圣诞节当天,我看着安静的手机,空空的email,陡然生纳闷,以至凄凉:怎么没有一个节日问候,或者party邀约?
人就是这样,你可能会拒绝这个邀请,但它如果缺失,说明你被遗忘,也说明你做人太差了——很冷酷实在的事实。
接下来再戏剧化的是,我居然悄悄的病了。从上火、喉咙疼到重感冒,绵延长达一周多,在这个举家欢庆,人人party的时候,我就猫在房子里,一天又一天,和阴冷的英格兰冬天,和驱之不去的体虚做斗争。
熬不下去的时候,我很想发出点求助,店铺关门,天雨阴冷,让朋友送点吃喝,药品什么的。可是放眼望去,我可以好意思去麻烦哪一位呢?
谁是你朋友?
就这样,我原本计划好的很远离尘世很文艺的假日,又因为这些戏剧化的情节和小愁绪把我拉回了现世。我也在戚戚哀哀病痛中反省,海漂这几年,我都怎么经营朋友圈子了,我到底有几个朋友?
朋友好像是多的,工作的、娱乐的、各种场合认识的,加起来不算少了,要说认识的人几十号应该是有吧。可是,到底有多少算是好朋友呢?
我至今最好的朋友还是在国内,因为彼此一起经历了好多事,多年的交情,年岁流转,越发坚固。如果让我把这个标准拿出来放在海外,惭愧的很,我想我还真没有多少称得上好朋友的朋友。
我刚刚从国内回来,在享受和旧日好友们一起彻头彻尾的狂欢娱乐之下,总有一种肝胆相照的感动。在国内你可以随时叫几个朋友出来帮你解围、买单、急救、开车,whatever,你肯定很好意思而且不担心厚脸皮。
这样的朋友,你在海外有么?恐怕极少,海外的我们,都谨慎的活着,连交情也都是谨慎的,生怕要求过份了让人难堪,也生怕去踩这个雷区,以后朋友都难得做。
毕竟,你我都是过客,投缘姑且聚一场,还不知道明日散不散。又毕竟,你我相识不长,交往不深,谈何去麻烦人家呢?
你可能不是这样,你可能拥有好几个掏心掏肺的朋友。但,我就是这样,谨慎的、不过份的,把自己束缚在规范的交友之内,不痛不痒,来去随意。
我并非一直是如此的。我想我过去像个傻大妞,曾经没心没肺的直白和热忱,而如今像看淡人情冷暖似的把自己包裹起来,这样的我确也并不快乐。
我给了自己一双冷眼,看海外的一切人情来往,热热闹闹,但却是单薄乏味,有些异乡取暖的凉意,但却不知道有多少漂浮的诚意。
我想病的大概是我吧。这种心态也和经历有关。刚到伦敦工作的时候,我那资深海外青年上司常说,什么是朋友?朋友也要有事儿(他指商业项目合作)才能维系。
不然,谁有空天天跟你谈情说谊。我当时傻愣愣的从来没明白过来:生意是生意,朋友是朋友,评什么不能清清淡淡的交朋友,愉快的喝酒聊天扯谈啊。
我也丝毫不领会似的,天天往外跑,仗着无知和热情,也结交了不少朋友或说熟人,哪怕因公事合作相识,谈得来一样私底下可以做朋友,也有好几位因此相交至今。
他的话如今回想起来虽然直白但不乏真实,也只有他们这样在海外打拼多年才体会到这份海外友情的根基虚弱。来来去去,一拨又一拨的人,出国,回国,大家在海外相识一场也就是碰巧的缘分,今天走的,明天离开的,不计其数,拿什么来稳固你我的友谊呢?
更残酷的是,若留在这岛上,你我都是要生存的,若碰巧在同一个行业同一间公司,明争暗斗背后使坏等等并不稀奇。
也就是在伦敦工作期间,我大概经历了此生印象最深的职场斗争。虽然自恃在国内工作多年,世面也见了不少,可是在海外这样一个狭窄的求生岛上,一切斗争都已然多重升级,我丝毫没有准备,在满怀天真的、在要与他人好好共事、和睦相处的时候,我狠狠的摔了下来。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