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留学中国,so easy!
前几日,识局发表了文章《【识局教育】出国留学应该去哪儿,学啥?》,指出尽管留学生人数基数很大,但仍将保持告诉增长,2014年的中国留学市场仍将保持15%-20%增长,留学人数可能突破50万。就如同经济领域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政策一样,在留学教育领域,不仅走出国门留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选择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也越来越多。
根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数据,仅仅是截止至2011年末,便有超过29万在华留学人员,而在五年之前的2006年末,这一数据仅为16万人。而在这些学生中,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占首位,超过18万人,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超六成;欧洲、美洲、非洲分列其后;但非洲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速最高。
相比中国留学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留学生活,外国学生留学中国又是另一番情景,两种不同方向的留学,其背后的艰辛程度也大不同。
尽管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家庭越来越富裕,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家庭可以提供给子女一定的条件帮助其出国,但就大的总体样本而言,出国留学对于中国学生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不仅包括身体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当然还有经济上的。
以本科留学国外为例;根据识局前述文章,大多选择留学国外的学生多较为看重优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育发达的美英澳加就把持着出国留学目的地的热门位置,流向四国的中国学生占比超过七成,而中国留学生又多选择经管等相关专业,因此实际上本科留学国外的中国留学生能够获得奖学金的微乎其微,这就需要家庭予以巨大的经济支持。
这只是最基础的条件,此后学生还要在正常的高中课程之余(本科出国的中国留学生也多会正常的读国内高中,但不参加高考)完成10000+单词的托付词汇背诵、考试以及有美国高考之称的SAT考试,而对于内地考生而言,SAT考试在大陆不设点,想要考SAT最近的也得飞到香港,而一次考下来包括机票食宿考试费至少万元。
完成这些前期准备,还要定位自身实力,择校,开始撰写个人陈述,还包括获取高中成绩单等一系列琐碎事情(如果请中介,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此后投递申请,等待结果都是一系列的煎熬。
而出去读硕士博士的中国学生,申请过程一如既往的苦逼。虽然理工科类可能有包括学校奖学金、公派出国的留基委奖学金的资金支持,但托福GRE、GMAT、LSAT等考试也是少不了,此后的申请过程同上,但退路少很多,对于心理的煎熬又是另一桩辛苦事。
反观国外留学生来华,其程序相对简单,竞争也不如中国学生走出去那么激烈,而这背后,折射的是两种不同留学行为的一系列差异。
留学政策因素影响。与中国留学生赴海外留学多被教育质量、社会文化制度吸引不同,中国对来华留学生的政策直接对留学中国的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当年邓小平访美,提出中美互派留学生开启了中国留学的新时代。而今,教育部出台了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到2020年,要使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这一政策,直接刺激了外国留学生来华,相应的其申请标准也较为宽松。
外交政策影响。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为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将在2009年之前,向非洲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由目前的每年2000人次增加到4000人次,鼓励非洲学生留学中国。而随着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逐步拉近,截至2012年底,东盟来华留学生总数已突破6万人。留学输出的是软实力,中国与相应地区外交关系的进一步加深也会带来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合作,而相应的就是更多名额和更多的对相应地区的学生来华留学的鼓励政策,肉多了,竞争自然就少了,相比之下,其申请自然就比中国学生要轻松许多。
资金支持。对于外国留学生,中国有着许多相应的资金支持,包括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各省市政府的奖学金、各高校的奖学金等等。除此此外,各企业、国际组织提供的奖学金以及各外国政府的奖学金都为其留学中国扫清了经济障碍。
而为了鼓励外国学生留学中国,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众多且标准条件都较为宽松,如在中国攻读本科学位者年龄不超过25周岁,硕士不超过35周岁,博士不超过40周岁,其全额奖学金除免交学费、校内住宿费、教材费用外,还提供每月的生活费用支持。
但能获得奖学金的毕竟是少数,各种自费渠道留学生仍占多数。根据2011留学基金委员会报告,来华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前三个国家是韩国、美国和日本,相比下中国的生活费用和学费其实相当低廉,不构成较大的经济压力。
留学性质。中国学生赴海外留学寻求的都是本科硕士博士学历,而相比之下,来华留学生中国非学历生占了60%,这其中有很多短期或长期的进修生,而进修生通常对于申请人的资质较为放宽,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赴海外留学程序繁杂,要求较高而来华留学生资质相对较低的重要原因。
院校比拼。中国各院校间向来有互相不服的传统,而学校通常也为标榜学校的多元化、国际化水平而吸引外国留学生,再加上教育部的政策,高校自然乐意招收大量的留学生以展现对政策重视程度,而这也导致了学校自主审核时标准的放宽和放水。某些学校,基本上只要是申请的留学生大部分都能获批,尽管留学生人数多了,质量却未跟上。
其实对于行进中的中国而言,留学生的增多并非一件坏事,在校园中,最易增进两种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理解。而且,指不定那天校友中就出了个总统呢。(2013年北京语言大学校友穆拉图特肖梅当选为埃塞俄比亚新总统,2014年7月他重返母校。)
回帖
文/识局小分队(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周末了,又快接近国庆了,我们奉送一些轻松点的内容。今天谈谈出国。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41.39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3.58%,而网易教育发布的2014年留学展望也大胆预测,由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放出多项利好政策,加之我国的内部形势也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动作用,2014年的中国留学市场仍将保持15%-20%的增长,留学人数可能突破50万。
如此浩大规模的留学大军,我们也见怪不怪了,毕竟身边出国留学深造的人也越来越多,增长之势能够切身体会。那么,大家出国都去哪里呢?笔者查阅了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一起来看看哪些专业、哪些国家比较受青睐。
专业选择
在20世纪80、90年代海外留学刚刚兴起的时候,选择理工科作为攻读方向的居多。但是, 2000年以后,出国留学人员中越来越多人开始选择商科,经济和工商管理几乎占到一半以上,人文社会学科和法律专业也占到很大的比例。
总体而言,2013年,我国出国读商科专业的学生仍占绝大多数,读理工科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比例分别位居第2和第3位。
我们以美国和英国为例,看一看留学生的专业分布情况。
图表38显示的是2012-2013年中国在美留学生的专业分布情况,其中商业管理、工程学和数学及计算机学位列前三名,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9%、19.2%、11.2%。可以看出,在赴美留学的学生中,近1/3的人会选择商业管理,远远超出其他专业。而这专业前三甲,都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图表39显示的是2011-2012年英国国际留学生专业分布情况,对于英国国际留学生来说,商业管理也是最热门的专业,有29.99%的在英留学生会学习商业管理,这一比例仍然远超其它专业;其次,是工程学,其比例是英国国际留学生总人数的11.90%,有8.91%的英国国际留学生学习社会科学专业。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英国,商业管理都是当仁不让的留学大类。一方面,美欧等国在商业管理专业方面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学科体系也颇为成熟;另一方面,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使得对商业管理领域的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目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现代化建设,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经济社会形势,催生了对高端金融、服务业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人才的市场需求,商业管理听上去也“高大上”,自然成为出国留学的理想选择。
但是,正是由于过于热烈追捧,也使得“香饽饽”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报告指出,留学生的专业选择过于集中,导致某一专业的就业竞争压力增大。由于留学的热门专业在国内本身就竞争激烈,加之留学生作为“海归”回国以后普遍抱有较高的职业期待,不少留学生尽管学的是“高富帅”专业,就业时却不得不面对骨感现实。
早在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的教授就在其著作《选择一个职业》中提出了人职匹配理论。他指出了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和条件,其一是了解自己,包括了解个人的能力、能力倾向、兴趣、资源及其他特质; 其二是了解各种职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优缺点、酬劳、机会及发展前途;其三是实现“人-职匹配”。在专业和职业选择中,中国的大学生往往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弊端,对自身缺乏足够的了解,盲目选择热门专业,这才导致“扎堆”情况的出现。“扎堆”本身并不是问题,但是一旦社会资源分配不均,此重彼轻,就很可能造成社会的不平衡发展。
所以,其实不管是在国内就读,还是出国深造,对自己,对专业,对形势的了解都是十分必要的。留学需理性,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才会在学业完成之后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当然了,也有同学根本不是冲着学习什么专业去的。对于他们来说,获得人生体验更为重要。微博用户小格格nichole说,最重要的不是英语不是文凭,对她而言就两样东西:“一是一种把我放到任何国家任何我谁都不认识的地方我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和一种名车豪宅已动摇不了我愿意每天坐公车去追逐简单梦想的平淡心态。”如果认为这些观念是真正让人受益终生的话,那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好好体验生活就行。
目的地分布
总体状况我们可以先看下表。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在中国留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无可撼动啊
其实,在2000年之前,英国、美国、加拿大等经济兴旺国度就是中国留学生的理想去处,而在2001年后,由于美国留学市场受到签证政策的影响,留学生减少,留学目的地向其他主流目的国分散。随着政策改变,美国留学市场逐渐恢复,2007年美国再次成为主要的留学目的国。2002年至今,传统留学目的国热度依然不减,并且留学选择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形式,中国海外留学生的分布呈现“大集中、广分布”的格局。
中国赴美留学人数近些年来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美国也成为中国留学生的第一留学目的国。
图表6显示了自2005/2006学年至2012/2013学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的变化趋势。中国赴美国留学的人数一直呈上升的趋势,从2005/2006学年的62,582人增长到了2012/13学年的235,597人,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在八年间增长了将近三倍。
从增长率上来看,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增长率在经历了较快的增长以后,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但是增长率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英国是中国留学生第二大留学目的地。
从图表14中可以看出,自2008/2009学年以来,中国赴英国留学的人数不断攀升。
从图表15中可以看出,在中国赴英留学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其增长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增长渐趋缓和。
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为何长期以来都是是大多数中国学生的留学首选呢?这和它们强大的学科实力与良好的学术氛围是分不开的,而且这些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高,社会稳定,还能提供鼓励留学的政策。
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增速虽然放缓,但基于中国庞大的留学行业市场规模,各国还在不断的推出新的政策及奖学金,以吸引中国留学生。
据网易教育频道,美国将继续保持以“吸引全世界最好的人才”为目的,进一步选拔优秀的国际学生,为他们提供一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而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丹麦等欧洲大陆国家将继续强调“以质取胜”,用欧洲多元的文化、低廉的学费和优惠的政策获得更多中国优秀留学生的青睐。
选择目的地是与专业目标挂钩的,如果能够确立专业目标,目的地的选择范围就会得到有效缩校当然了,更多的附加条件也是不能不考虑的,例如学费的标准,就业的形势,甚至移民的难度、文化的氛围等,都成了人们选择不同国家的依据。笔者有个小伙伴一直想去德国留学,当问及原因时,她玩味地一笑,“德国帅哥多埃”笔者差点当场晕厥。
不过想来也没什么不可以嘛,只要心仪,只要有足够的动力,原因是什么还真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留学的经历的确可以为我们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无论是知识,还是视野,都可能让我们受益终生。
(部分内容引自中国教育在线、网易教育)
回帖
老外来中国留学也不易的 中国习俗那么多,汉字文化中国人自己都未必完全明白
回帖
外国人留学中国的比例该没中国人到外国的那麽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