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在北京学习和工作已经超过十年的刘余新和妻子,终于下定决心将“出国计划”放到了首要的议程上。
接受《中国民商》记者采访时,刘余新刚从建外SOHO 的一家移民咨询公司出来,手上拿着一大叠介绍资料和表格,稍显忧虑的对记者苦笑说,“原来移民还是项系统工程,或许走与留,都是很艰难的选择。”
刘余新的感慨几乎是近几年来所有最终选择去国外生活的人的共同感受。
然而远离故土对大部分仍有着深厚乡土观念的中国人来说,绝对不是个轻松的选择。
是什么,让我们选择离乡背井?
缘由之一: 无可遏制的污染将国人越推越远
让刘余新最终决定出国的导火索就是北京在2014 年2 月出现的连续雾霾。
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在2 月的28 天中,北京仅有7天的空气质量等级不在“污染”行列。其中20 日—26 日,北京的全部检测区域都被意味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PM2.5 指数在175-185 之间。
在全球最大的钻井设备制造商、美国国民油井华高公司北京代表处工作的刘余新,学习石油化工专业出身,多年的从业经验让他对PM2.5(即雾霾中大部分有害物质所富集的细颗粒物)的危害并不陌生。
“我儿子今年四岁,这半年来总是咳嗽。去北京市儿研所看病时,专家说现在他的门诊有这种症状的患儿越来越多。医生对此没有办法。对雾霾,大人也许还有些抵抗力,孩子的反应太明显了。”刘余新担忧地说。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总工程师魏复盛对《中国民商》的记者解释说,空气中以PM2.5 为代表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于燃煤、工地扬尘和汽车尾气。北京的雾霾更多的是后者。“这么小的颗粒很难自然沉降,会在空气中停留一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本身对呼吸系统就有影响,造成咳嗽、不适。而小颗粒物上吸附的致癌物,更会导致癌症高发。早些年我曾对城市空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影响做过研究,其中就包括PM2.5,由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期,污染对他们肺功能的影响和损害更为严重。”
在记者与刘余新交谈的二十分钟里,他不时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手里转动着手机,手机里有他儿子可爱的笑脸,还有前不久新闻中出现的显微镜下令人毛骨悚然的PM2.5 颗粒“真容”,他稍显疲惫的脸上充满着忧虑。
与刘余新面对同样“雾霾”困扰的,还有准备出国留学的申筱齐。29 岁的小申在北京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已经四年,目前是高级项目主管,工作稳定。在她看来,选择放弃工作、重新回到校园,实属无奈。
2012 年的下半年,因为久咳不止,小申开始“徘徊”于北京各大“三甲”医院之间。北京医院、协和医院、北医三院,专治肺结核的北京胸科医院和解放军309 医院,甚至是治肺癌的北京肿瘤医院,小申都跑遍了。各种检查做下来,都不能确诊导致咳嗽的病因。辗转一年后,经朋友推荐,小申找到了北京东方医院的呼吸内科主任史医生,希望能用中医方法先行调理,缓解病情。
“找到史医生之前,日夜不停的咳嗽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和工作,让我坐卧不宁,我甚至一度觉得自己得了抑郁症。后来每周把脉抓药,连续两个月后,我的咳嗽终于压了下来。然后我做了肺功能检查和气道激发试验,最终被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小申向记者说了这样一个名词。“史医生对我说,自从雾霾频发后,他一年里新增患这种病的病人至少三四十个。这些人多数都是肺功能薄弱或者曾有旧患的,所以对雾霾更为敏感。”
当问及如何根治时,史医生对小申说,中医只能调理身体状态,西医也只能在咳嗽发作时,使用带有激素的哮喘喷雾来缓解症状。但这些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史医生建议上述敏感人群离开雾霾的环境。
“经常与我一同等煎药的一个阿姨,咳嗽时间比我还要长。为此举家前往新西兰,两个月后她与我联系说,不用吃药也完全不咳嗽了。”小申最终选择去加拿大多伦多附近的一所学校修读研究生。“我并不想移民,但国内空气、水源甚至是农作物的污染都太严重了。如果我毕业时,国内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了,我是还要回来的。”小申对记者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环境污染成为近年来促使国人选择去国外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次调查中,就有七成的人将此作为主要的“离开理由”。
2013 年, 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曾在国际地下水论坛的发言中提到,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 全国90% 的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据新华社报道,有关部门对118 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 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 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全国有80% 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农村有近7 亿多人的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1.7 亿多人的饮用水受到有机污染,同时由于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致使许多地方的地下水已经不适于饮用。
水利部曾经对全国700 余条河流,约10 万公里河长的水资源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是:46.5% 的河长受到污染,水质只达到四、五类;10.6% 的河长严重污染,水质为超五类,水体已丧失使用价值;90% 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水污染正从东部向西部发展,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散。
2014 年4 月17 日,历经八年调查后,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最终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整体污染形势不容乐观。其中耕地点位超标率为19.4%,比此前官方公布的1.8 亿亩耕地被污染、污染百分比约为10% 的数字高出近一倍,同时还有10.0% 的林地和10.4% 的草地被污染。
这是一系列极其沉重的数字。
由于生态系统的循环性,在水流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循环污染土地和植被,进而进入人体,危及人类的健康与生命。
目前,中国土壤污染的地区分布大致是:南方重过北方,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重点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同时,公报也首次确认了重金属“镉”是中国土壤中的罪魁祸首。在占中国国土三分之二的630 万平方公里被调查土地上,有7% 的点位被测出镉超标。这不难让人联想到已经困扰中国十年之久的“镉大米”危机。
同时,原油、柴油泄漏,污水违法排放等事件不绝于报端。2005 年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苯胺车间爆炸污染松花江,沱江银山段因企业非法排污导致江水被磷污染; 2007 年太湖爆发“蓝藻事件”;2010 年大连新港陆地输油管线爆炸、油罐泄漏,福建紫金矿业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山西长治苯胺泄漏导致河水污染;2011 年中海油与康菲石油合作的蓬莱19-3 油田发生漏油事故,致使大约相当于渤海面积7%的水域被污染;2012 年广西龙江河突发严重镉污染;2013 年初,上海黄浦江内出现上万头死猪;今年4 月,兰州再次曝出大面积水污染,最严重时自来水中苯含量超标近20 倍。
2013 年6 月,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团队出版的研究成果《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数字版),首次证实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
“口罩中国”、“抢水事件”等在一个又一个城市重复上演,“癌症村”、“致命水”的报道让民众不寒而栗。“污染”,既是中国过去经济发展模式的代价,也是现在生存发展遭遇困境的象征,这些灰霾和毒素将很多曾经在这片秀美土地上生活的国人,推得越来越远。
缘由之二: 不能承受房价之重
陈聪在上海经营着一家国际置业公司,全球金融危机之前每年的业务规模都不算大。但随着美国、欧洲等一些国家经济情况的好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海外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市场的复苏,让他的生意前所未有的火热起来。
“新闻说美国房价已经连涨了21 个月,在我们看来还不止呢!国内限购限贷,而国外土地房产私有、永久产权、外国人可以贷款、租金回报率较高且稳定,加上人民币升值和利率等因素,使得国人投资海外房地产的热情一点没有消减,未来的市场潜力巨大。”陈聪对《中国民商》的记者说。
按照陈聪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来看,他的绝大多数客户仍将投资的第一目标瞄准了美国。根据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公布的报告显示,从2012 年3 月到2013 年3 月,中国人在美国购房的总价值达到123 亿美元。2013 年中国客户在所有在美购买房产的外籍人士中占12%。
“虽然曼哈顿岛的房产仍是中国客户首先关注的投资地,但过去几年里旧金山、洛杉矶、华盛顿、长岛,还有西雅图、波士顿等地也都吸引了不少注意力。现在曼哈顿的上东区,地理位置比较好的中档公寓均价在每平方米六七万人民币左右;在波士顿,400 美元左右就能买下一平方英尺(约为每平方米人民币2.67万元);很多没有新移民的城市,房价比经济危机之前还低。”陈聪介绍说。
根据美国《财富》杂志网站报道,在“2013 年全球房价涨幅最大的国家或地区”排名中,迪拜以房价年涨幅28.5%位列第一,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以及台湾分别以房价年涨幅21.6%、16.1% 和15.4% 位列二、三、四位。
内地房价的涨幅远超排名第十位的美国,更是将增幅10% 的英国、9.3% 的澳大利亚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因此,这些国家想当然的成为中国人选择海外置业时的考量对象。
在伦敦,2012 年中国买家购买了伦敦27% 的新建住宅房, 占总交易金额的17%,2013 年上半年,来自中国大陆的买家又购买了价值约1.7 亿英镑的伦敦房产。赢克沃兹中国部总监王艺表示,投资300 万人民币,在北京可能买到的房产,租金在每月人民币3000 元~4000元之间,如果同样一笔投资在伦敦的房产市场上,能够产生的租金折合人民币应该在15000 元左右。
在澳大利亚,因为全球经济处于低谷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减少,极大的影响了国内的经济形势。对此,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较低的利息,希望通过房地产市场来拉动经济。当其成为一个刺激经济的导向,再配合以放松的移民政策,便会吸引大量的海外投资。由于没有房产税和遗产税,虽然房主要承担房屋的维修和物业等费用,但相比于美国、英国等国家来说,置业的持有成本还是较低的。因此,据澳大利亚房地产研究机构统计,2013 年,悉尼房价上涨了14.5%,如果加上租金收益,全年的房产增值在20% 左右,这使得悉尼的平均房价已经超过了65.5 万澳元,约合354 万元人民币。但即便这样,仍然没有超过国人对高房价的“心理承受能力”。
而加拿大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移民的重要目的国,因此在华人聚集地的温哥华市西区(Vancouver West)与列志文市(Richmond),内地买家几乎占据了整个市场。2014 年伊始,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先后购买了温哥华北阳光海岸的Sechelt高尔夫及乡村俱乐部、卑诗省南部沿海岸的一座43 英亩的小岛(250 万加元)以及位于兰里的一个马场(550 万加元),开始投资于休闲产业。
虽然在大多数移民目标国家,购买后持有或者出租房产都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税款,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国家实际上也存在很多政策优惠。
比如在美国,在房地产税问题上各州对自用住宅的免税额都有相应规定,当房价大幅下降时,房产拥有者自己可以填写一份“价格下降审核申请表”,申请临时调价,以降低房地产税;很多州虽然征收房产增值税,但基本都设置了相关的免税额;2009 年法律更新了首次购房者税收抵免,增加了15 年的无息贷款;当房地产作为遗产和被赠与时,只有价值超过60 万美元的遗产和每次赠送价值超过100 万美元才征税。
在西班牙,只要把房屋出租给35 岁以下的年轻人,则无需申报及纳税。
在塞浦路斯,虽然法律规定购买房屋需要缴纳18% 的增值税,但只要购买30 万欧元以上的房屋,就可以获得13%的退税额,这就意味着实际上只需支付5% 左右的增值税;同时在持有30~40 万欧元的房产时,每年需要缴纳房产税的比例也仅为0.25%(约750 欧元)。
在新加坡,根据房屋用途不同,房产税的税率也有所变化,自住房税率为4%,其他用途房屋税率则高达10%,小户型居民还可以进一步优惠,年租金收益低于人民币3 万元的房屋免征房产税。
在日本,房地产税包括物业税和都市规划税,其中物业税标准税率为1.4%,但每平米低于人民币1.95 万元的土地和低于1.3 万元的建筑,免征物业税。
在韩国,房产税主要针对豪宅,征税对象为拥有房产总价值超过6 亿韩元( 约相当于人民币345 万元) 的家庭,税率在0.75%~2% 之间。
除了个人投资住宅项目外,这两年中国公司的身影也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国际房地产交易的舞台上。
仅是2013 年5 月,SOHO 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欣牵头的财团,以7 亿美元购入纽约地标写字楼通用汽车大厦40% 的股权;6 月,万达集团投资近7 亿英镑(约合67 亿人民币)在伦敦核心区设超五星级的万达酒店,这栋新建筑还将刷新西欧的高度纪录;7 月,中国平安以2.6 亿英镑(约合25 亿人民币)买下了英国伦敦地标性建筑劳合社( 全球著名的保险交易市场)大楼,这是保险投资新政放宽海外投资渠道后,保险资金投资海外不动产的首例;同时绿地以股权置换的形式入主西班牙的两家酒店,并签署了关于美国洛杉矶大都会项目的合作协议,此时其在澳大利亚悉尼投资的“绿地中心”项目已经最终敲定;11 月,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斥资879 万欧元(约合7000 万元人民币)在法国巴黎购买房产,作为公司欧洲业务拓展机构;12 月,复星公司以7.25 亿美元(约合44 亿人民币)的价格,从摩根大通手中买下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
另有消息称,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公司)也正在与美国私募基金公司黑石集团接触,拟以6.5 亿-8 亿英镑(约合62 亿-76 亿元人民币)从后者手中购入位于伦敦西部的一处大型商业物业——奇斯威克园区。
单从悠久历史的甲级办公大楼、洛克菲勒家族两栋地标性建筑之一的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收购案来看,高达60 层、总面积220 万平方英尺(20.4万平方米,包括地上60 层、一个2.5 英亩的广场以及地下5 层)的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按照此次成交价格平均计算下来,楼价甚至低于大部分上海写字楼项目。
2014 年3 月19 日,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区主席伊格纳西奥冈萨雷斯宣布,西班牙国际银行董事会执行主席埃米利奥博廷以2.6 亿欧元的价格,将马德里地标性建筑“西班牙大厦”出售给了中国首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这一价格与九年前相比减少了33%。
抢滩西班牙房产市场的中国公司不仅万达一家。在这之前,海南航空和绿地集团已经通过入股和置换等方式,拿下了西班牙几家知名酒店的股权或是整体资产。据有关资料计算,2013 年第四季度西班牙平均房价为1466.9 欧元,与六年前的2101.4 欧元相比下降了30.2%。也就是说,目前西班牙房价已经下降到了2006 年以前的水平。
因此,近三年来,中国对西班牙的投资已经增加了三倍,其中房地产投资占了重要的部分,特别是西班牙通过《创业者法》以后,到西班牙“投资买房换居留”的中国人已经越来越多。根据西班牙外交部的最新统计资料,在2014 年的头三个月中,西班牙总计签发了661 张“买房换居留”的签证,其中24% 发给了中国人。目前西班牙房产的投资优势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甚至连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在西班牙南部黄金海岸置备了一处房产。
同时,企业布局国际大都市、金融中心、商业中心,从某种角度来说,也会带动企业内部人员和相关人士对海外住宅市场的投资。
从陈聪公司的调查和客户反馈来看,与之前中国客户倾向选择曼哈顿这样易出租或保值的房产不同,最近两年用于自住的购买需求明显上升。投资目标国家的多元化,表明了投资者更希望投资于一种生活方式,清洁的环境,特别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中国客户来说是难以抗拒的卖点。
“现在传统的投资热门地区,美加澳英走的都是这个路线。对于已经习惯了北京、上海高房价的中国人来说,突然发现纽约、伦敦、悉尼的房子也没那么遥不可及,与配套环境和社会资源相比,国外的房子真不算太贵。”陈聪说。
缘由之三: 恐惧舌尖上的“化学实验室”
缘由之四: 一切为了孩子
缘由之五: 追求可预期的幸福生活
缘由之六: 企业家丧失安全感的无奈
回帖
离开就离开呗,哪来那么多废话
发送自苹果论坛手机版: m..com
回帖
污染,扭曲的价值观等
回帖
切,有家有小的,在国内已经有一定基础的人到了国外会更痛苦。。。
回帖
现在也有越来越多人选择回国啊
回帖
回帖
哎,都是崇洋媚外惹的祸。当年太幼稚啊。
回帖
其实所谓教育医疗啥的,国外也就这样子。英美的一般公立学校基本上就是放羊班。出来是基本没有竞争力的。好的公立学校需要学区房,比着私校更贵。医疗的话,英国的公立医疗效率如何大家都清楚。美国则是价格上吃人不吐骨头。国内的医疗真的是良心价格,良心活儿。
至于说食品,说国内食品危机的人真的研究过食品科学么?真的关注过国外的类似情况么?科学词汇不多说,如果作为一个国内小民,尽量不去卫生不好的地方多吃饭,就基本上解决了大头的食品卫生问题。当年美国总统的香肠都有老鼠肉的年代,欧洲人还不是一窝蜂的去美国。
而环境,如果中国和俄罗斯的天然气合同能执行,那么国内因为煤炭使用导致的粉尘污染会有很大改观。而且,环境好有一个潜台词就是重工业的萧条。而这个重工业的萧条会影响很多相关产业和就业。如果是高端第三产业的就业者,自然不用担心。但是如果不是,那么,真的要考虑下所谓良好环境是否意味着要用职业规划大换血来做代替。
出国最关键的是生活习惯的中断和亲人亲情的隔离。没有人是单独存在于社会的。都是需要社会支持的。那些认为国外自己空间大,关系简单的人,我都建议先去看看心理医生再说。一方面,西方本地人的社会网络的重要性比着国内只多不少。另一方面,西方职场倡导专业主义貌似是个复杂社会关系的解药。但是代价是你进一步发展以及追求人生价值的要求也会被冷冰冰的专业主义给桎梏住的。人家仅仅把你当做一件趁手又便宜的工具,所以才会显得关系简单。如果你个人希望有任何超越工具的关怀和联系,自然也就不用多想了。
至于说与国内父母亲人的分割,在我看来,比在国外个人职业发展的一点点进步是在是过高的代价。最吊诡的,就是一方面抛弃父母亲人。另一方面又因为文化客居着的身份,必须听着本地西人不断的讲什么亲情第一,家庭价值。这样的事情在我看来完全是讽刺剧。如果真的家庭价值第一,就不应该移民。如果移民,就别再讲因为西方重视家庭价值云云。而且,反观西方自己,整天讲什么家庭价值,但是西方老年人,特别是在养老院中的老年人下场其实挺可怕的。至于对移民老年人;英国对老年人移民(非投资,而是立足于团聚的理由)基本上是堵死了。美国的话,貌似更容易,但是老年人的追求的熟悉以及惬意等等都被连根拔起。而且美国对老年人的态度也很务实。你有钱的自然好说,没钱的话,活到老干到老真的不是玩笑。
移民本身不是什么好事或者坏事,仅仅是一个个人选择。要做正确的选择,自然要把好坏都列出。但是现在国内,以及国外的很多华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好坏判断是很畸形的。不知道是因为资料不足还是个人心态问题。个人认为,有三种人适合移民,第一是资产排名靠前,第二是需要福利才能生活,第三是个人拥有某种可以糊口且不易代替的技能。如果是一般中产,移民往往是失败为主的。或者是生活下降多个档次但是却自己嘴硬不承认,然后自我催眠认为自己追求的正是简单生活的真谛。这样的行为,才是最悲剧的吧。
回帖
我愿意呆在英国的原因是在这里不受家里管制。感觉自己的学习、生活、事业都被父母规划好了。这样一方面说来是好的,因为不用自己想太多,照父母说的去做就能过上比较好的生活。但是另一方面,总是觉得生活缺失了自我独立的一面。当然,留学的初衷也是被欧美电视电影媒体影响的吧,总是觉得西方的生活很爽。现在看来虽然和媒体的呈现有很多不同,但是在这里只要多社交,真诚对待别人,个人来说是很开心的。
brahma所说的医疗我不同意。我身体不好,在国内医药费一年能上千(住院的话不用说了),随便感冒就开针水、各种化验、吃消炎药。相比之下,来英国一年,虽然还是经常跑医院,但是从来没有在NHS花过一分钱,医生的治疗方案也让我觉得更严谨科学。例如有一次医生(我确定不是护士)看完我的病,不是很确定是否要让我立即做检查,于是他打电话咨询了专家医生,才做决定。教育方面我不是特别清楚,但是从同辈学生看来,欧洲教育似乎让人有更多思考的空间。他们的辩证思维和思考问题深度,在我看来是中国大学生所不能企及的。并且我觉得,移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与原本社会的隔离,并且是一个用尽一生融入新社会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辛苦,但却是一种不同的人生体验。可能在别人看来,或者从经济利益方面看来,你是失败了,但总有失有得,这和机遇有关系,没必要因为自己站稳了就洋洋自得,也没必要否定自己整个的移民努力。可能过个几年发现难以割舍父母,然后又回家了,那也不能用简单的失败成功与否来下结论,而是文化、社会原因和个人的取舍。
当然我也同意如果想移民的话真的需要考虑很多,特别是20多岁的青年,这个时候的职业规划对未来的影响很大。我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多,会继续努力。
大家觉得呢?
回帖
回帖
企业家丧失安全感的无奈
回帖
国内的环境和各种福利待遇没有国外的好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