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说:“在国内的时候,我会对自己的祖国略有微词,觉得它这不够好那不够好;可是到了国外,我说的全是中国的好话,在别人说中国不好时更是据理力争。”这大概是多数人在异国时共有的心态,一种本能的对祖国的捍卫与维护。
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张雪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第一次见面的美国同学问她:“你是日本人吗?”在张雪略微不悦地解释自己是中国人之后,那同学不以为然地说:“在我看来,你们亚洲人都差不多。”于是,总免不了一番带着点骄傲的解释:“我们中国啊,它是这样的……”
——小鱼
小鱼:似乎有这样的情况:中国像一轴还没完全展开的画卷,世界还没有彻底目睹它的美丽。
张雪:有时候会是这样。不过我那位美国同学后面又说了一句话,把我乐坏了。他说:“虽然长相分得不是很清楚,但对中国菜绝对情有独钟。”他还跟我说,现在美国人吃中国菜就像他们去佛罗里达海岸把皮肤晒成小麦色一样,是件时髦极了的事,甚至可以说是金钱和地位的象征。
小鱼:难怪我的一些在国外留学的同学,无论在国内怎么金枝玉叶,到了国外也自己动手做饭,看来中国菜真不便宜。你们在谈论的时候一般会涉及哪些话题呢?
张雪:其实跟外国朋友交流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很多时候甚至是旅途中的两个陌生人,也能在小小的切入点之下聊得很有内容。上次我坐火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跟两个美国人拼桌吃饭,其中一个对中国历史有些了解,就跟我说了他对武则天的看法,他说他觉得武则天能在那样一个时代执掌政权,很了不起;但是她死后却把皇权交还,仍然暴露了她作为女性的软弱,她是个没有坚持到底的女权主义者。
小鱼:暂且不论对错与否,他还真的认真研究了一番。那你是怎么回应的?
张雪:我也没有明确表态,我只说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非常复杂,每个事态的演变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希望他们可以更多地走近中国、了解中国。
小鱼:其实这些外国友人态度都很和善,你有没有碰过比较强硬或不友好的?
张雪:我倒是没有碰过特别强硬的,最多是误解。不过我曾经看过一个留学生的故事。那位留学生的老师问他:“你来自大陆的中国还是台湾的中国?”他不卑不亢地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那位老师又刁难说:“你觉得中国被国际完全认可的标准是什么?”他回答说:“我不知道具体的标准该是怎样,但最低的标准是:当中国人在国外的时候,不会再被此类问题刁难。”我当时觉得这是我们留学生该有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