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法国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语言障碍决定了我们必须比相同水平的法国人更努力才能生存,如果来法国的话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决定了出国留学,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积极、主动、开放,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对同胞还是外国人。你给自己打开一扇窗,才能看到精彩的世界。熊赳赳,男,1987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后随家人定居惠州。2005年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考取法国政府在华举办的 “50名中国学生就读法国理科预科班”教育项目,赴法留学。在法国图卢兹的费马中学结束两年预科班的学习之后,熊赳赳考入法国著名的工程师大学——巴黎中央理工大学,现为该校一年级学生。
留法感受
我觉得中国学生的优势是勤奋,这是很多法国大学教授的共同感受。在来法国的几十名中国同学中,很多同学都在法语上取得了重大进步,这不仅令他们在法国的生活轻松很多,也是在工程师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不过也有一部分同学在法语上进步不大,他们在法国普遍感到孤独,法语水平也影响了考试成绩。
法国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语言障碍决定了我们必须比相同水平的法国人更努力才能生存,如果来法国的话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决定了出国留学,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积极、主动、开放,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对同胞还是外国人。你给自己打开一扇窗,才能看到精彩的世界。
出不出国?
高考备战和法语学习的冲突
远渡重洋到法国留学,完全是一个“意外”。2004年11月初,我正在努力复习准备高考,同班同学的妈妈了解到,法国领事馆在搞一个教育项目,就是从中国的高三学生中选拔数学特别出色的,并资助他们到法国留学。这个项目在广东还是第一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先上网搜了一下这个法国项目之前的试卷,一看,觉得好简单啊!我当时就乐了,然后又找了些英文的数学试题来练习,熟悉了一下英文的答题格式。其余也没怎么特别准备吧,就去考试了。
2005年1月中旬,我收到录取通知,由于高考复习和法语学习冲突,我一定得选择一个,舍弃另一个。对我而言,去法国的益处在于:中国人对法国有好印象;法国文化气息浓,科技经济发达;我可以多学一门外语,以后在就业方面有优势;有机会深入地学习欧洲文化,了解当地社会。
我的担心主要是语言问题;法国文凭是否在国内被广泛承认;读预科班的话两年后还要参加工程师学校招生考试,考上了才能继续读,也就是说我并没有进入一个保险箱,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不过我最后还是选择了去法国,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觉得这是一条很少人走过的路,是一个接受新鲜事物和挑战的机会,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圆我的出国梦。
初到法国
不会讲“请把水壶递给我”
尽管在广州“突击强化”了三个多月法语,但也只能说掌握了一点基本语法和日常用语,真正生活和学习起来是完全不够的。
2005年7月15日,我们64名中国学生从上海出发,飞向遥远、陌生的法兰西。我们的第一站是法国小城维希(VICHY)。我们在当地居民的家中住宿,停留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进一步学习法语。
维希是很多海外留学生到达法国后的第一站,因为法国政府认可的很多语言培训学校都在这儿。我感觉自己从湖南人、广东人的“圈子”一下子蹦到了欧洲人、美国人、南美人、非洲人、阿拉伯人的“联合国”里,一时间有点眩晕的感觉。
在出国之前,我曾准备了一些自我介绍的“台词”,像我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我的家乡是什么样的,我通过什么项目来到法国等等。我事先已经把这些法语“台词”背得很熟练,于是碰到外国人就给他们说上一套。法国人挺惊讶的,还以为我法语特别好;他们也很热情,马上叽里咕噜又说上好多话,然后用一种期盼的眼神望着我。我只能不好意思地告诉他们:“对不起,我的法语还不好,不明白您刚才在说什么。”
在学法语上,还有一件事刺激了我。有一次我在寄宿家庭吃晚饭,想请别人把水壶递给我,但这句话却怎么也说不出来。我只好结结巴巴地说:“请把……那个、那个……给我。”当然别人还是从我的手势上明白了,但从那以后我就真切地意识到:要在法国生活和学习,不学好法语寸步难行。
两年预科
“数学换法语”攻克语言关
2005年9月,我们这一批中国学生结束了在维希的语言培训。我和三个来自上海及周边省市的男生一起,进入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的费马中学读数理预科班。(法国所有的大学预科班都是在中学里开办的)。“真刀真枪”的留学生活就正式开始了。
刚开始上课,我们几个就像被打了一闷棍。因为老师讲的话,我们完全听不懂!
预科班老师的水平相当高,而且不用教材上课,完全按他们自己备课的体系讲。更要命的是,每节课都讲新内容,从不复习!第一学期头两周,我每节课都瞪大了眼睛、竖起耳朵听老师讲课,把所有的板书都抄下来。我发现,只要把笔记记好、下课认真复习巩固,还是可以跟上的。对法语授课熟悉了以后,我惊喜地发现,这些内容都是我在国内学过的!因为法国高中毕业生的程度比中国要浅一些。于是,第一次测试,我们几个中国学生包揽了班上的前几名,感觉特别棒!
但我并没有放松警惕,我知道这个优势非常短暂。预科班的第一年,我给自己定了个“数学换法语”计划。法国同学有任何数学问题,我都非常乐于帮他们讲解;作为交换,他们要跟我聊天、带我去参加活动、外出参观,并随时纠正我的语言错误。
了解法国
猛看法文报和法国DVD
我跟法国人的话题最开始是各自的国家,我给他们讲广东在哪里,有什么风俗、特产,中国菜有多少流派、各自的味道如何。但老靠这种新鲜感显然不行,我不久就开始大量接触法文报纸和电影,常常去法国同学家做客。还有一点要感谢我的法国室友,他是个电影迷,收藏了几百部电影DVD,我看的200多部法语电影都来自于他。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就可以跟法国同学讨论一些身边的话题,如世界杯、法国大选、罢工运动等。
2007年6月份,我通过了巴黎中央理工大学工程师学院(Ecole Centrale Paris)的入学笔试及面试,开始为期三年的学习。
遗憾的是,有些中国学生的进展却不那么顺利。我身边的几个同学,跟中国人在一起的时候非常活泼开朗,但一碰到外国人就很沉默,甚至自闭。开学都一个月了,他们还叫不出班上法国同学的名字!有的人什么活动都不参加,下了课就关在房间里,做完功课就打游戏,最多跟中国人玩一玩。我也看到过,有的中国学生到法国两年了,法语没什么进步,倒是学会了一口上海话!
跨洋教诲
做“地球人”勿忘祖国
能取得现在的一点成绩,我特别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我的性格其实有点大大咧咧,到法国之后也没有感觉到特别苦、特别难,但爸爸妈妈的确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我刚来法国的时候,父母常常给我写信,跟我谈谈那个阶段的问题和要求。我爸爸开玩笑,称为“一号文”、“二号文”等等。“一号文”的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爸爸在信中对我说: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你要有全球性的眼光,要认识到自己不仅是中国人,还是“地球村”村民。但他同时强调,时时刻刻都要记住自己是个中国人,以自己的祖国自豪,“谁也瞧不起不爱自己国家的人”。
这一点我妈说得更形象:“就好像一个家庭,父母亲有什么做得不好、不对,关起门来孩子可以批评;但走到外面去,孩子就要维护父母的尊严。你在海外也一样,别人说中国有什么不好,你不要尽量地解释、消除中间的误解。”
“二号文”则主要谈学法语、跟法国人交往的问题。他们让我多跟法国同学交往、多参加活动,深入了解法国社会和人民。一开始,我托同学、熟人代为打听打工机会,但十几天过去了,一点回音都没有。还是我爸给我出了个主意:印几十份简历,到商业区的商铺去散发。这个办法真有用,没过几天,一家面包房通知我去上班,工作是烤面包。
融入法国
面包房打工 演讲发“利市”
雇佣我的苏斯通(Soustons)面包房在图卢兹当地是一家很大的面包房,许多超市和食品店的面包都由它供应。
我每天凌晨4时多就起床,轻手轻脚地洗漱、收拾好,然后骑自行车到工厂上班。让我高兴的是,通过面包房的工作了解到法国普通工人的生活状况。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劳动阶级,工作很辛苦,但薪水并不高。
尽管如此,他们依然非常注重生活品质:饮食、衣着决不马虎,谈到文学、艺术等更是眉飞色舞。而且就我接触过的法国人来看,他们对中国的印象都比较好,对中国人也友善而热情。我在苏斯通面包房打了45天工,挣了1900多欧元,真是又激动又自豪!但那以后我就有点“抠”,在超市看到一个笔记本要4.5欧元,左想右想都舍不得买,觉得好贵啊!
另一件难忘的事,是我在图卢兹参加一个外国留学生晚会、给外国人“发红包”。当时我向费马中学的校长争取到一个发言的机会,妈妈提醒我:“这是个广交朋友的好机会,你不是从国内带了一些利市封吗?写上你的信息,可以当名片发啊,还吉祥喜庆呢!”于是我做了十几个利市封“名片”,每个里面还装上一元钱人民币的硬币,准备到晚会上去跟人交换。
我的发言是谈中国书法。为了生动形象,我把楷书比作一个走路姿势端正的人,隶书比作走路很稳重的人,而草书则是在潇洒跑步的人。这么一说,外国人就明白了,演讲的反响非常热烈。我走下讲台的时候,好多人排着队跟我握手、交换名片,那些红色的利市封“名片”也大受欢迎,更别提里面的一元人民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