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在一个阳光充足的午后,笔者在清华附近的万圣书园见到了石延霞。她坐在我对面气定神闲地回忆那两年留学的时光,可以感觉到,那段生活已成为她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绝望中的希望
其实我准备出国的前半阶段都非常的顺利,从准备出国到考试,再到申请学校、被7所学校录取、拿到奖学金、最终选定学校,一路走来都很顺利。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签证遇到了坎坷。我经历了五次签证,前四次都被拒签。现在想想,可能当时签证官觉得我不是很自信,所以第一次就被拒签了。当时什么都不知道,也没有人和我说应该注意什么,肯定很紧张,也没听清签证官问的问题。但如果第一次被拒,他们希望你第二次来有显著变化,至少要等到一、两个月以后。我当时很不服气,不断地去,他们认为时间太短,我也没什么显著变化,就一次一次很痛快地被拒签了。当时就想:美国有什么了不起,大使馆的签证官都那么傲慢,大不了不去了。
突然有一天,我们学校的系主任给我打电话,问我还去不去学校了,因为当时我至少已经延误了两个学期,如果我不去的话,奖学金就要被取消了。我说“不是我不去,而是我被拒签”,他问我什么原因,我说不知道,我觉得他们就是没有原因地拒绝我。系主任也没说什么,我以为他就是了解一下情况而已,我也就没往心里去。之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大使馆打来的电话,让我过去,也没告诉我具体去做什么。两周后我忐忑不安地如约而至,那时已经下午5点了,签证都已经结束了,签证官一副急着要下班的样子,我在把我的资料从窗口递进去的时候,听见他问我:“你以前出过国没有?”
我说:“没有,所以才想出去。”
这句话还没说完,我看见他的章已经盖在了我的签证申请书上了,就像例行公事一样,没有一个多余的问题了。我当时已经蒙了,突然意识到我的出国梦就这样实现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就这样历时半年之久的签证终于修成正果,1999年1月1日我终于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后来才知道像我这样最终拿到签证的实属幸运,有很多和我一起的同学就因为多次被拒签而不得不放弃出国梦。
精神上的收获更独特
出国留学的收获对我来说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我拿到了MBA学位,那个学位对于我来说是货真价实的,我接触到了当今世界上可以说是最前沿的管理学理论和实践。通过学习各门课程,让我对一个组织的运作、管理等各方面有了非常全面和宏观的认识,因此在我后来所从事的工作中都能感觉得心应手。
还有一个就是精神上的收获。出国后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一个同学去了教堂,那是我第一次去教堂,我发现自己一下子就特别喜欢那个地方,突然意识到,自己能历经坎坷来到美国,冥冥中一定是有上帝在帮我。后来尽管学习很紧张,我经常在周末抽出几个小时跟着同学去教堂。每次从教堂里出来,我都像又给自己充了电一样,给了我更大的力量去战胜更多的困难。当年我出国的时候还是单身,在那里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找房子、租房子、搬家、考试、学习、买东西、吃饭,这些在国内不觉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在国外都要自己去做。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女同学和我说:“你知道我在美国学会什么了吗?我学会修自行车了!我在国内从来只管骑自行车,但是在国外买了一辆自行车坏了,只能自己修,居然就修好了!”感觉自己一下子把自身很多潜能全都释放出来了,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坚强,因为不是所有事情都愿意自己去做的,但是你不得不去做。比如在经济方面,在国内如果没钱了,随便找亲戚、朋友借点钱就可以,但在美国如果一天没有钱就会觉得特别恐惧,在最后一段时间里学业已经完成,其实还有点生活费,但是恐惧感就已经来了,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想“怎么赚钱啊?钱越花越少怎么办啊?”幸运的是,那段时间有了上帝的陪伴,我变得比以前更坚强,更乐观了。
我是中国学生里唯一回国的
我在山西大同出生长大,后来在山西经济管理学院读国际贸易专业,大学毕业后回到大同的一个大型国营企业从事外贸业务工作,经常到北京、天津出差。看到那些公司里的白领女孩特别羡慕,当时就萌生了到北京工作生活的想法。但依我当时的条件,要是想来北京工作,一切要从头开始,起点一定非常低。我就想能不能另辟蹊径,一打听出国考试只要考??间都在学英语,大四的时候就考过一次TOEFL,得了630分,所以出国考试对于我来说反而比考国内的研究生要容易得多。
凭借着不错的分数,与学校要求贴切的专业和工作背景,以及言辞恳切的申请信,同时幸运的是那几年正好赶上我们学校扩大对亚洲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的招生,我拿到了Thunderbird给我的最高奖学金,相当于免掉了三个学期的学费,其中2/3是真正意义上凭成绩给的奖学金,1/3是根据我的经济情况给的助学金。在当时读MBA拿到这个奖学金是被很多人嫉妒和羡慕的,因为MBA奖学金是很少的。
临近毕业的时候我才和大家一样开始找工作,可是找着找着我就糊涂了,我经常问自己,如果找到工作我在美国待下来了,工作了、生活了,那然后呢?每天下了班干什么?这种生活和我最初的梦想越来越远。我突然发现我出国和别的同学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大部分同学都来自大城市,他们以前的工作大多在外企,或者有很多朋友和同学出去过,这种事情对他们一点都不陌生,而且出去前已经想好要在美国找工作,有的女孩子甚至想到在美国找个老外嫁掉,在国外就可以定居,但我当时没有那么远的想法,我出国的初衷只是想从山西去北京。而随着毕业的临近,这个初衷越来越强烈了,我非常想念中国,想念北京。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在我临近毕业的两个月前,我毅然决定回中国,回北京。我相信在北京我一定能找到适合的,喜欢的生活状态。所以我成了当时我们学校“前无古人”唯一一个回国的中国学生。
我到现在都不后悔没有留在美国,北京实在是太有活力了,在美国待五年、十年你会看到同样的建筑,同样的街道,很少有变化,但是在北京,我天天都会发现一些变化。在北京我能找到一种根的感觉,一种回家踏实的感觉。
欧美学生开放性更强
我的学校——雷鸟国际管理学院(Thunderbird School of Global Management)成立于1946年,位于美国西南部的亚历桑那州,是二战时候的美国空军基地,我们学校还是二战时的一个空军指挥部。大家的专业都是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ogram,整个学校就两百多人,校园从这头走到那头大约20分钟,但是这个专业被US NEWS 和WORLD REPORT杂志连续12年评为全美第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国际学生的数量,虽然学生不多,但来自一百多个国家。每次开学典礼上,学校礼堂都插满了一百多面国旗,每个学生都会到讲堂上面走一圈。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有一个大型的Culture Party,每个国家的学生都要代表自己的国家表演一个节目。小型的、各种主题的Party几乎每周都有。到了中国新年的时候,所有的中国学生要组织节目。当时我们学校有学生会,是以国家为单位的,大型的Party所有的学生都来参加,小型的就由某一个国家的学生会组织,其他国家的过来品尝各国美食、观赏节目,当时觉得比较困难的是,怎样协调参加Party和学习的时间。
但是中国学生和国外学生最大区别就在这里,国外学生很看重这种Party,认为是社交的一个好机会,他们习惯了在这种场合结交朋友,但是中国学生对此并不是那么热衷,原因是那时候国内还没有那么多社交环境,比如酒吧,所以中国学生大多数时间用在读书上,当然中国人的成绩往往也是最好的。
同样,在做Project的时候,亚洲人愿意抱团在一起完成,而欧美人更愿意和任何人合作。假期的时候他们会邀请无论哪个国家的同学来家里玩,所以说国家概念不是很强。
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纯粹
这两年的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是自己独有的一种感觉和收获,已经渗透到我整个生命中了。这种收获不在于看得到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最后拿到的一张毕业证,或者是回来后的一份工作和收入,更大的收获在于我变得更加豁达了,更加坦然了,人也就变得更单纯了。在经历了很多选择、分辨和取舍之后,尤其经历了那一次放弃美国,回到中国的大取舍后,我觉得人生越来越简单了。还有什么选择会比这个选择还难呢?
两年的MBA课程圆满结束后,石延霞毅然拖着行李直接飞到北京,因为这里才是她最初的梦想。在北京,她对每一份工作都非常专注,把父母接到了北京,圆了当年的一个梦。更重要的是,在北京找到了她寻觅了32年的另一半,现在她因先生工作调动的原因,随夫一同迁到距北京40公里的廊坊工作和生活。听她说着那里的环境优美幽静,生活简单快乐,工作充实自如,处处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的喜悦。我想,两年的留学时光对于她只是一个时间点,而她的每一段生命都是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