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作为一个在英国留学的新闻系学生,我最初认为能做到一些街头访问已经不错了,没想到自己可以有机会采访英国国会环境部部长。按我选修的电视记录片制作课程要求,每个小组(约3人一个小组)需制作一条10-15分钟的电视短片。我们组根据一则在杂志上的消息:英国现在被家庭丢弃的冰箱堆积成山,已经成为最大的环境问题,传媒称之为Refrigerator Mountain(冰箱山)。我们选用了这题材作为短片的主题。
我们组就此题材,先写了故事构思,并列出了要采访人的名单。 我们希望在片子当中,有普通老百姓家庭的反映,政府的解决措施,专家对问题的看法。因此,采访的名单中包括了英国政府官员,“冰箱山”所在地的社区领导人,还有对此类问题研究的大学学者,以及长期处理环境问题的非政府环保组织。
英国做新闻有三个原则: 快、准、公平(Fast, Accurate, Fair)。一个主题,需要出现不同的声音。我们摆出的是客观事实,是非对错由观众判断,他们叫这种做法是built up the debate。所以,在制作片子的时候,需要有正方,也需要有反方,而且被访者都必须有一定的说服力。
在中国读书,很多作业都是纸上谈兵,案例都是模拟的。举个例子,同样的题材,中国学生可能会自己扮演各类角色,就是我扮演环境专家,你扮演市领导,相互采访,完成一个作业。但是,在英国,老师却要求我们的每一个作品都是可以拿去电视台播放的成品。老师不停地提醒我们,我们不是学生,我们是记者。
当我们组有人提出要采访英国国会环境部部长时,我马上提出疑问,作为学生,是否可能采访政府官员?我无法将一个学生的身份套入到采访国家政府官员这等大事上。但是,外国同学却坚持,只有在这领域最高的政府官员才最能表达政府的声音和立场。我抱着姑且试试的态度开始了联系工作。通过无数次的电话,e-mail以及和不同公关部门的人打交道,终于在完成作业限期的最后一天,约到了英国国会环境部部长10分钟的采访。
那天的采访非常的顺利,通过国会好几重的检查,我们终于见到了环境部部长。他十分和蔼,虽然面对的是学生,依然有问必答,当然也十分的小心。采访的时间虽然短,但是,我们的采访还是得到很多适合我们片子的信息。采访过后,公关部官员还带我们参观了整个部门,并让我们进行了拍摄。
当我扛着摄像机回学校的时候,心情是兴奋的,兴奋的是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思维:学生只能是在学校做作业。在中国,做学生要应付老师;做新闻,要应付领导。但是,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我学会的是一种观念:每次作业都是一次挑战。要面对挑战还是应付作业,心态是有很大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