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我穿旗袍出席毕业舞会,与副校长合影。男友的玫瑰花衣从去年夏天开始,广州开始流行尖头鞋。 我有时也穿,配上拖地的牛仔裤,黑色的小背心。鞋子踩在环市东路发烫的石地板上,“噔噔”地响。我总喜欢一边走路的时候一边仰着头,看头顶浓绿的树叶和叶间闪烁的光影。我记得从伦敦的Coven Garden的地铁站出来,也有好几棵这样郁郁葱葱的大树,但是,树下不是环市东路上行色匆匆的白领,他们是……是批着斗篷的街头表演人,是穿红色鱼网丝袜,登黑色尖头鞋的伦敦时尚女子。我看过一个女子,是学生吧,戴着枣红色的呢帽,用同样红色的卡其布做了外套,穿一条红紫格子的丝绸裙子,脚上是及膝的黑白条纹长筒袜。乍看觉得可笑,觉得哪有此穿衣之道的,先不说颜色搭配奇怪,服装的质地也相冲。《金瓶梅》里,宋惠莲穿了红袄和紫裙,西门庆看不顺眼,硬是翻箱倒柜找一匹蓝绸给她做裙子。以前有句儿歌:“红配紫,一泡屎”。中国人不喜欢太直接的对比,一切追求和谐。但是,这个女子标新立异,但是,却穿得不落俗套。她仰着头,得意地走在Coven Garden的石板路上,一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张爱玲曾经有过一个小故事,说,一个秋凉的黄昏下,小菜场上收了摊子,满地的鱼腥和皮渣。一个小男孩骑了自行车冲过来,卖弄本领,大叫一声,放松了扶手,摇摆着,掠过。满街的人都充满了不可理喻的景仰之心。“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不就是在那一撒手么”。怎么穿衣有什么不可以呢,如果她喜欢。伦敦是一个鄙视平庸的时尚都市。
有一种说法:英国人住在非洲的森林,也照样穿上了燕尾服进晚餐。那是过分夸张了,伦敦人只有在宴会和看歌剧的时候上才穿正式的礼服。中国人向来没有穿礼服的习惯,也没有特定的礼服样式。有一年,我从伦敦回广州,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我特意打电话问他,我需要穿什么衣服入席。他惊讶地说,“哦,这还需要问吗?牛仔裤就可以”,幸好当天参加婚宴的人也只是穿牛仔裤居多,没有人踢着拖鞋来。
伦敦人视礼服为对礼仪的要求。我曾经被邀请参加一个英国女孩的生日Party,也就是一个生日Party。我穿了牛仔裤,和黑色上衣就去了,唯一最醒目的是一双紫色的尖头靴。晚饭后,女生退场换衣服,我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英国女孩问我,“难道你没有带礼服来吗?”,我象个做错事的小女生一样低着头。后来,英国女孩给了我一件大露背的白色上衣,我也不敢说什么,就换上了。她后来对我说,“以后带上你那件旗袍就好,那是最美丽的礼服”。我想说,不是我不带礼服,我压根就没想过要穿礼服。
男子的衣服不如女装多姿彩,多是黑、白、灰中打滚。近年,广州的街头多了很多“红男绿女”,男子也穿得花里胡哨起来。但是,这样的男生都没得过好评语,广州人鄙夷这些男子为“金山阿伯”,不中不西,老年买俏之谓。
伦敦的男子穿衣就相对自由多了。他们不但有穿红着绿的自由,还有穿裙子的权利。苏格兰的风俗是男子都穿红格子的裙子和白色的长筒袜。相传他们裙子里是什么都不穿的,实行完全的“自由主义”。如果有女游客,好奇地问苏格兰男子“What ‘s inside your kilt?”,他会不怀好意地反问你 “Would you like to see?”。
我从伦敦买过一件花红柳绿的衣服给男朋友,是白色的衬衣,右胸上绣着一多鲜艳欲滴的红玫瑰,长长的绿色枝条一直垂到衬衣下摆。男友穿过一次,给公司的同事冠以“前卫艺术工作者“的头衔。后来,他以不方便工作为理由,很少穿这衣服了。去年夏天,我回到广州,他又开始穿这“玫瑰花衣”。他说,一是穿给我看,二是因为头发留长了,人也豁出去了,不过就是个“前卫艺术工作者”而已,有什么。
我看到衣服上已经出现有熨不平的皱折,显然是在箱底压了多年的缘故,还闻到淡淡的樟脑丸的味道。这时候,我突然听到了那双尖头鞋敲在Coven Garden石板路上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