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出门才发现衣服穿少了。从温暖的房间里看出去天蓝色无云的天空,橙红色的阳光照在金黄的树叶上,这就是秋天,最饱满的色彩。
可是有风,就如同在冻库里看到一幅绝美的印象派油画,美,冷。
本来想去看每年一度的市长游行,那是在伦敦市中心最繁华的地区。临出门接到英姿的电话,问我可否愿意去附近一个二手市场。不知道为什么,我答应了。
从我们所在的瑞士村出发往西,拐过两个街区之后,就进入了贫民区,破旧灰暗的旧楼房,肮脏的街道,我们要去的这个二手市场就在某个路口。
这是一个大院子,两道砖墙中间的一个口子便是门,英姿说这是唯一的出入口。两个头发凌乱的妇女收钱,每人交了40p之后,我们便置身于一大堆破烂当中。
这些破烂被陈列在用几块木板搭起来的台子上,或是塞在一个纸板箱里,或者干脆用一张塑料纸摊在地上。
不要认为这是个废品回收中心,区别在于把这些摊子隔开的,是一排排汽车。这个市场,就是各家把自己用不着的东西拿出来卖,摊点的基础就是汽车后备箱。把车子开进来,泊在指定的白线区域内,后备箱一开,就开张做生意喽。
好像是一个游戏,休息日在家里大扫除的时候,翻出来很多尘封已久的物品,堆在那里。有不穿的衣服,多出来的碗碟,用旧了的小电视,某个时期疯狂热爱的爱情小说,小孩子的玩具。
好了,脑袋一拍,把这些破烂玩意儿一古脑儿的塞进汽车,开到这个地方来,在伦敦深秋冰冷的绚丽阳光下,游戏开始了。
大家脸上都是轻松慵懒的表情。我走到一个热闹的摊子前。热闹不是因为顾客多,而是因为这一家人有三个孩子,最大的不过7、8岁,最小的还在婴儿车的摇篮里吮着奶嘴。
胖胖的女主人把东西一样样摆出来,瓷器,整套的,单个的,除了茶具,还有奶壶、汤盆和糖罐,这些宝贝见证了女主人健硕身材的来历;衣物,巨大的睡衣、巨大的外套、巨大的鞋子;一个木头小匣子,打开看看,里面是墨绿色的绒布,空空的,应是属于少女的东西,放进一枚胸针,一缕头发,或是一小瓶新得来的香水;玩具,估计全是这三个孩子的财产,一个棉花已经乍出来的泰迪熊,游戏卡,遥控小汽车。那个形象逼真,叼着奶嘴的娃娃应该是最奢华的,它有好几套小衣服,还有一个奶瓶,睡在一个藤编的摇篮里,小枕头、小被子一应俱全。
而稚嫩的叫卖声来自那个男孩子。他在自家的汽车上跳来跳去,见到我们趋近,马上很有风度地站好,热情地介绍他的货物。奇怪的是,那些玩具和游戏卡,应该是这个年龄男孩子最喜欢的,可他没有提,他指着一双绿色反绒的高跟鞋说:“看看这个,好着呢,是名牌,真的,质量一流,非常不错。”并且向我们竖起大拇指。
我感到很新鲜,一个小男孩如此娴熟地推销一双高跟鞋,这是我第一次碰到,看来他精通顾客心理,像我们这样的年轻女顾客,他很明白我们的兴趣所在。
而他旁边那个穿着小毛领皮大衣,头发烫得卷卷的小女孩也来帮忙,一本正经地说:“这可是我妈妈的最爱,可以用来参加party啊,你很合适的。”一边还用她一根带着小戒指的嫩嫩的小手指比划着。
我忍不住笑了。虽然这对天使般的小兄妹俨然是精明的商人,可是他们却没发现,这么大的鞋子,我根本穿不了啊。
而胖胖的妈妈干脆在熟睡的小婴儿旁边坐下来,打开一本杂志看起来,可见生意并不是生意,只是一种休闲的有趣活动。
而从小就训练孩子的商业意识,用这么鲜活的方式,也让人不由得佩服英国人慵懒随意的性格背后那种敏感而实际的教育意识。
一路走下去,摊主们或是埋头细细整理那些发黄的旧照片,五彩斑斓的印度莎丽,一些乍一看上去都不知道是什么的破破烂烂,或是坐在摊位边,在深秋的阳光里发着呆,或是跟前来询问的顾客推荐一根鹅毛笔、一把银叉子,一枚水晶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