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说实话,除了读书比在国内轻松,空气比国内好一点,在英国的生活根本比不上国内的。
比如说上次我去买眼镜吧,哎,你们根本就不知道那些眼镜有多丑,镜框又黑又大,粗笨之至,土得都掉渣儿了!你说长得难看了,卖便宜点也就讨人喜欢了。但洋眼镜们似乎没有这种自知之明,照样开出“天价”! 20-30镑的眼镜根本就没法戴!稍微长得有鼻子有眼的呢起码都要40镑,好不容易从几副眼镜里挖出点美感吧,一看价格,83镑!汗!更有甚者要价200镑!上次我去Westquay的时候寻觅到了一堆无框或半框的眼镜,其实和我从国内带过来的那副差不多的,真的是欣喜若狂啊!这里居然也有比较漂亮的东西,买定了!我一看价格,差点没昏过去。179镑!命都没了,那等于几千块人民币啊!我这副只要三百多,比它们还好看咧!唉,还是算了吧。
你们真得不能怪我对钱这么斤斤计较,父母挣钱不容易,能出来读书已经是我几辈子修来的服气了,怎么还能忍心乱花钱呢。不仅不能乱花还要想法子花得巧,花得聪明。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天天出去买中饭吃,一天大概要花2磅左右。后来我向一位学姐讨教经验,开始自己做中饭。每个周五我都会去Safeway或Somerfield买面包,酸奶,水果,巧克力,生菜还有熟肉片,回去以后就做三明治吃,周周如此。经过三明治的层层腐蚀和不断催化,我对食物已经彻底失去了敏感度,一般的食物吃在嘴里就感觉是脂肪,维生素,水,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等等而不是香喷喷的,油光光的,新鲜漂亮的或是具有五味的各种菜肴了。唉,三明治也不是什么菜肴啦!
我记得在国内的时候我可是个美食家,针对妈妈炒的菜,炖的汤,我经常可以大大的评论一番,学问之深,让人惊叹!可是现在咧?吃肉排的时候稍微撒上那么点点胡椒,都会惹得我直流口水,连叫“美味”。想想妈妈给我炖的诱人的红烧肉,红饶油面筋,红烧鲫鱼,煮得喷香的白米饭,还有可口的炒青菜,豆腐脑,榨菜粉丝汤,番茄鸡蛋汤,炖蛋,雪菜肉丝面,小馄饨,排骨冬瓜汤,油炸小黄鱼,羊肉串,咖喱鸡肉,南瓜粥,甚至咸菜泡饭,啊!……我再也忍不住啦!……所谓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可是你说我不忍我能干什么呢?还是乖乖地啃我的三明治吧!大不了明天多加点胡椒粉呗。
不过,这对那些有厌食挑食的孩子的家长来说倒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只要把你的孩子送到这里来过两个月,我保准他回去以后吃起饭来狼吞虎咽,边吃还要边叫“这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啊!”一星期长两斤是没问题的啦。怎么样,试一把吧!
除了每周必须的购物外我就几乎没出去逛过街。我们那David老师每周五都要问我们周末出去干些什么。Hanee每次都回答shopping,轮到我了就是打羽毛球或是读Harry Potter。老师一直觉得奇怪,怎么这个年龄的小女生会有不喜欢逛街的。嗨,其实我也很想出去转转,但是总被很多原因绊住脚。
一是没时间;英国在冬天天黑得特别早,下午四点钟已经不亮了,到了四点半的时候就基本上像晚上10点钟的样子了,所以特别不安全。上一次我回家得稍微晚了些,其实下了车也就5点30左右,不过已经感觉像11点钟了。我朝家里走的时候突然看见有几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男生就站在离车站不远的地方。我也没在意,就从他们身边经过。然后就听见他们边吹口哨边对着我喊什么“Hi, girl! Come on,Sweety!”不管这里面有没有错词吧,反正我当时就觉得不太对劲。虽然我没回过头去看一眼,但当时心里真的是突然一下子很害怕。也顾不了他们还在身后大喊大叫,吹口哨,我一转过弯就朝家里飞奔回去,边跑还要边往后看看有人没有,要是他们敢跟过来的话那就得另想法子,或者拨999了。关上家门我才松了一口气,呼——!
你们不能笑我的,我不否认我当时有点胆小,但是你说还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吗?在家的时候就听妈妈说一个人在外要小心,尤其是女孩子,还有那些可怕的故事,啊哟,反正从那以一放学就回家,乖得不得了。
说实话英国的这些问题男孩还是蛮多也蛮可怕的,相比之下这儿花园里的蜘蛛倒还温柔礼貌一点,它们一般不会主动来找你麻烦。总说英国的男人有绅士风度,其实也不然。一般老年人比较绅士,比如说我的host father就是标准的绅士,无论行礼,说话,连帮女士开门都显得风度翩翩,气质非凡。那些所谓的teenager就不同了,在我看来一般的英国男生除了长得帅一点,个子高一点,身材修长一点就只有会找女朋友的本事了,什么女士优先,根本就不懂!照这样发展下去英国的绅士要绝种了。
不过说来也奇怪,这里的孩子十三四岁交男女朋友是很正常的事,有时一个男生十四岁了还没个女朋友在这里的人看来就说明他不具有魅力了。
话说回来这里的男生真的很会与人交流,想方设法的瞎扯,与女生的交流尤其积极。比如说我的一个在这里的校友吧,我既不知道他是几班的,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那天我们在电脑室谈起了college的事情,他就给我讲了一大堆关于他要上什么ITCHEN COLLEGE的事,我虽然听得很认真,其实一点都不感兴趣。后来他主动帮我找了一份学校的材料,第二天一大早就连光盘一起送到我手里,虽然是好意,但总让我觉得莫名其妙。我粗粗的一看时是个三流学校,回头就扔垃圾桶了。(有点不礼貌啦,但要是来英国只为上这等学校我还不如留在国内读我的一中呢!)
上次听新闻说这里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和一个十六岁的女孩结了婚还生了一对双胞胎,你说这要是在国内还不被学校给开除了!怪不得妈妈老开玩笑说:结婚结婚,昏了头了就结了,看来真的是蛮有道理的,也不知英国人的婚姻观到底是怎么样的,反正也没时间没精力去关心这些个没深度的问题,不管了。
讲到这儿才发现偏离主题太多了。刚才讲到shopping的问题,原因之二就是“货币因素导致消费热情的冻结”。一比十五的汇率谁吃得消啊?随便到商店里转两圈,你就会清楚的知道自己实际上有多穷,别说稍微好看一点的时装,舒服一些的运动鞋了,就连一般的帽子围巾都买不起。别说买了,几百镑,几百镑的,瞟一下价格你都觉得眼烧得厉害。越看越没信心,干脆不看了,从那以后我就没再出去过。
唉……呆在家里梳梳头发,试试妈妈新寄来的毛衣和长外套,倒又很自豪地想起了当年光辉的无产阶级是怎样推翻资产阶级的,想到自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后代,又不免因贫穷而产生了优越感,于是心里也就舒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