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现在“教育支出逆差”的海外留学者不在少数,投资失利的现状让很多“准留学生”开始踌躇不前。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度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85万人,少于同年各类来华留学人员总数14.11万人。在不少中国留学生发现自己的教育投资和收入之间出现巨额“逆差”时,中国留学市场也首度出现“逆差”。
? 留欧成本涨声不断
? 2005年以来,有意赴欧洲留学的人们听到的都是一连串的坏消息:受汇率影响,主要留学国家的费用均有所上涨;申根国家签证费用将集体提高;就连历来为留学提供“免费午餐”的德国、丹麦等国,也开始向留学生收取学费。
??从去年7月1日起,留学英国签证费用已经从36英镑(约610元人民币)增加到了85英镑(约1360元人民币)。而英国高校的学费在近两年中涨了大约20%,目前每年留学英国的费用已达到25万至30万元人民币。不少中国学生开始放慢前往欧洲留学的步伐。据统计,前往英国留学的人数在这两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英国在中国内地留学市场中的份额从2003年的21%降到了2004年的17%,2006年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下滑。
??“初级留学”性价比不高
? “通常,出国就读本科的‘小留学生’和仅仅逗留一年的‘速成硕士’,回国就业的优势都很不明显。”业内一位资深人士认为,从就业情况来看,本科学历的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无论是内地生还是海外留学生,都要从初级业务员做起,起步月薪大约在3000至4000元人民币。以这样的月收入要想回收几十万元的教育投资,实在是“杯水车薪”。
? 这位人士指出,仅仅在海外就读本科的留学生回来之后主要特长就是语言优势,而这一点内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进修也不难达到。而那些“速成硕士”问题更大,很多学生在国外除去专业课课堂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得到语言锻炼的机会。
? 据介绍,在国内高校进行四年的本科学习,然后再出国对同一专业进行更高学历的2-3年的深造,这样的留学“含金量”较高。“国外研究生教育的优势在于前沿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与国际规则,如果再兼具国内扎实的本科基础就比较全面。”
? 国内教育市场理性升温
? 面对巨额逆差,不少有意进修者也不再继续盲目“崇洋”,而国内高等教育市场的日渐成熟,也从洋高校那里夺回了部分“失地”。
? 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006年中国最具价值商学院”榜单显示,国际工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内地三所毕业生薪资增长最快的商学院,毕业生在前两所高校就读MBA之后,收入水平平均增长了一倍以上。这一增长幅度甚至超过了国外一些名校MBA毕业生。
? 调查数据显示,就读国内高校MBA的学生毕业后“回本”的时间并不长。其中全日制MBA毕业生平均需要2.7年收回投资,毕业4年后平均年薪24万元,是入学前的3.75倍。在职MBA毕业生平均1.6年即可收回投资,毕业4年后平均年薪为18.7万元,是入学前的2.8倍。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一位人士介绍,这样的成本回报率在很大程度上和国内MBA的学费低廉密切相关。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福布斯》杂志的投资回报率调查中名列首位,该校全脱产MBA学费是8万元人民币,学制一年半;EMBA课程的学费是18.8万元,学制是两年。这一费用比起国外MBA项目平均3万美元(约人民币24万元)一年的花费来说要少得多,同时,在国内就读MBA的生活成本也可以大大降低。
? “在国内著名商学院就读MBA,正成为不少欲出国求学者的另一个备选。”专家认为,随着留学投资的风险和代价日益增大,相对稳妥的国内“择校进修”方式不失为职场人士提高自身教育背景的理性选择。
? 香港留学“气焰”渐压欧美
? 本月初,带着5000万港币奖学金“诱惑”来到内地的香港各大高校不但“收获”了众多高分考生,也在内地教育市场上大赚了一把眼球。香港中文大学近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香港已成为内地学生接受海外教育的第三大热门地,风头直追老牌热门留学地美国和英国。
? ①高消费吓不退“留港族”
? 据香港科技大学前来内地招生的负责人介绍,由于香港高昂的生活费用和学习成本,一个学生大学四年的花费大约会高达50万港元,而这一数字比起在内地就读名牌大学要高出5-10倍。
??“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内地学生第一年学费6万港元,后三年每年7万港元。”这位负责人介绍。今年,香港科技大学为内地考生拨出1350万港元作为奖学金,金额从3万至46万港元不等。大部分只能拿到“半奖”的考生,赴港就读本科的费用依旧花费不菲。
? 尽管如此,赴香港留学还是吸引了不少学生和家长。“比去英国留学便宜多了。”一位2004年申请到香港中文大学就读的女生告诉记者,在港就读四年的总费用仅仅是去英国留学的一半。
四年投资先苦后甜
? “在香港的本科学习经历,对于毕业以后在内地就业市场找工作还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港系’和‘英联邦系’的外资企业。”
? 据介绍,由于香港各高校基本采用纯英语教学,而且大部分师资队伍都有英美留学工作经历,因而学生可以得到良好的语言环境锻炼。而且,香港的高等教育体系与国际接轨,特别是在会计、审计、国际金融等一些专业课程上,所学条法和内容也更趋于国际化,因而非常受到内地外资企业的欢迎。
另一位招聘网站分析人士则认为,当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日趋同质化之时,拥有“类海归”背景的香港高校毕业生无疑能迅速在初级人才市场上脱颖而出,获得一个较高的工作起点。
?? ③多拿港校作“跳板”
? 而实际上,本科毕业就回到内地就业的赴港留学生为数并不多,很多人这四年的教育投资是为了更长远的成本回收,一部分选择留在香港工作,更多人则把香港的教育经历作为继续留学欧美的“跳板”。
? 香港城市大学一项统计表明,近几年间,该校内地学生中只有三成毕业后选择留港工作,大部分都选择了出国或继续留港深造。
?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不少高校的全球排名比较靠前,与国外一些名校实力相当。学生在申请高校和奖学金时会因此容易很多。”一位分析师表示。继续将自己打造成为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众多考生选择香港的一个重要考虑。
? 复合型“海归”仍是宠儿
? 尽管“海归”就业门槛已经一降再降,但来自中美商会的一项调查表明,兼有本地工作经验和国际留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仍是外资企业争抢的热门。2005年外资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中,“海归”的中国内地职员平均薪资增长幅度超过外籍员工以及港澳台员工名列首位。
? 调查团队一位负责人表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在担任外企的部门主任、技术主管等中高级职务方面最具竞争优势。从统计数据来看,2005年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在外企中薪资增长达到5.18%,名列各类员工之首,比外籍员工的薪资增长幅度高出了0.15个百分点。
? 高质量的“海归”掌握了各自行业中国际领先的技术、英语水平较高,而且他们又有相应的中国工作背景,可以很快地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工作方式、技术等融到工作中。据介绍,目前很多中国大型民营企业,如海尔、李宁等,也加入了争抢高级“海归”人才的行列,在公司的管理层中有近半数职员具有海外学习背景。
? “并非所有的‘海归’都是人才,经过前几年的追捧期和降温期之后,用人单位对于‘海归’人士的价值判断正逐步趋于理性。”
? 留学提示 留学前先做回报率测评
? “两年前学生来咨询先问申请的学校机会多大,现在第一件事是让我帮忙算笔教育账。”出国留学服务网站的管理者之一杨阳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海归”就业不断遇冷,留学成本与回报已经成为众多申请者在出国前首先考虑的问题。
? 据介绍,专业机构在做留学回报率测评时大多是通过一定的数据模板,对出国留学费用、归国后预期薪水等量化指标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专业、语言能力等情况,对出国留学“值还是不值”做出判断。
? “每个月来我们公司作留学回报测评的人数大约有200-300人。”一家专业留学回报测评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介绍,机构聘请的测评专家大都是国内或海外人力资源专业毕业,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职业指导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大约半数的咨询者在得到“不太理想”的留学回报分析之后放弃了出国打算。
? 目前,在北京各大出国留学中介机构中,留学回报测评更多是作为免费的服务项目,或者是放在留学中介“套餐”中吸引咨询者。
??不过,也有很多专家认为,这种模板式的测评并不能准确地预测每个人的未来前景。“从北美名校MBA毕业的一部分人当年就能在国外找到工作,年薪超过10万美金,收回教育成本不在话下。”杨阳说,但也有些人毕业之后并没有在工作上获得很大提升,而且他们大多不愿接受追踪调查,样本统计起来非常困难。“因此,留学回报测评只能作为一个参考,留学者对于自身的考量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