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Homestady”是我踏上牛津土地的那个夜晚所实实在在体会到的第一个单词。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我们就被安排到“Homestady”去了,甚至在我还没有完全明白过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行李就被一位年轻的英国女士Nancy用车拉到了她的家里。
“黑色鸡蛋”吓坏女主人
“Homestady”是“寄宿家庭”的意思,这是专门接待留学生或游学生的当地人的住家。可是如何与寄宿家庭交流,如何与他们共同生活,我却完全不明白。
当晚我把丢了多年的英语单词都“提取”出来,才完成了与Nancy家人的交流。Nancy的先生并不是英国人,他来自Mada-gascar(马达加斯加),他取出几本他和妻子的像册,一张张地告诉我有关他跟妻子之间的故事,Nancy学植物学(英国人往往选择自己的兴趣作为学习专业),当年留学的地方正是他的祖国,这让他很骄傲。
夫妻俩似乎特别喜欢中国,我刚放好行李,Nancy便拉我去看她家客厅上挂的一幅中国书法“寿”字,问我上面是什么意思。我觉得“寿”字并不太好翻译,情急中我说这字的意思是“longlife”,可是我觉得“longlife”并不能完全表达“寿”这个在中国有特殊含义的字。Nancy还仔细地问了中国大熊猫和他们想去旅游的目的地——中国长城的情况。为了欢迎中国客人的到来,Nancy还特别用吉他伴奏与先生合唱了一首Madagascar民歌。音乐发挥了作用,我初到陌生地的紧张感一下就了无影踪。
英国人的早餐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玉米麦片加冲点牛奶而已,厨房里连火都不用点一下,牛奶是冰的,麦片是冷的,全不管你的胃能不能承受。冒着罚款五千英镑的风险带进海关的真空包装卤蛋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没想到这黑乎乎的卤蛋差点把Nancy吓坏了,她从没见过黑色的鸡蛋,怎么也不敢吃。
牛津城里书店特别多
牛津城的夜来得特别迟,往往是过了20点还有晚霞在空中。而除了PUB外,这个小城是没有夜生活的,一到下午6点,几乎所有的商店都会准时关门。据说是英国政府为了防止商家恶性竞争而出台的规定,而正是由于这个惯例,街上所有的商家表现得都像绅士,谁也不会着急地来做你的生意,相同的商品在不同商店都是一个标价,买则不需要还价。
女王街、高街、乔治街……所以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得不整天徜徉在牛津的各条街道上,为的是尽可能的“精读”大学城。
牛津城的各条街道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它的特色——大型书店特别多,常常是刚刚走出一个书店就见到下一个书店了,这全因这里拥有一个举世闻名的牛津出版社,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出版社,尤其是它的20卷《牛津英语词典》,享誉全球。我们在书店里见到了不同版本的《牛津字典》,甚至还找到了《英汉字典》,想必是牛津城里想要学中文的人要用的吧。
哲学有至高无上地位
在国内经常遭受冷遇的哲学专业在牛津却是一门至高无上的专业,不仅要求特别高,选择学这个专业的学生也特别多。来自俄罗斯的姑娘OlgaGalin便选择了这个专业学习,并打算考博士学位。她告诉记者,哲学课程在牛津的历史是最悠久的,她的许多朋友都选择了这个专业。
牛津大学是世界上最大的哲学研究中心之一是有历史原因的,牛津大学的最初形成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研究活动的结果。从11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教士从事经院哲学的研究并到欧洲各地讲学,这种日益频繁的学术活动使得欧洲相继形成了几个讲学的中心,如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和法国的巴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地教士都可以来讲学和听课的风气。1129年以后,牛津城出现了几座修道院。于是,英国一些教士便把这里当作了做学问的场所。
现在,牛津有70多位专业哲学家,分布在牛津大学的各个学院,每年有500多名学生攻读与哲学有关的各层次学位。牛津大学似乎没有专门的本科哲学主修专业,哲学专业常常与政治学、经济学、神学甚至数学、物理学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