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论坛
许多第一次到伦敦的人都会和我一样,对伦敦最初的印象是又老又旧———市区里大多数的房子都像是“老古董”,街道狭窄而曲折,好像缺乏我们印象中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感;除了议会大厦和白金汉宫还能看出一些过去“大英帝国”的辉煌,其他的真让人有“风光不再”之感。但是一位朋友对我说:“如果说巴黎是一瓶香水,打开盖子就能闻到香味,那么伦敦就是一瓶陈年的葡萄酒,需要慢慢地品,才能尝出味道来。”在伦敦工作已经有两年多了,我还真的渐渐地品尝出伦敦这杯“葡萄酒”的香味来了。
作为一个记者,在采访任务不太忙时,我喜欢和一些“老伦敦”谈论城市的变化。但他们当中许多人都告诉我,伦敦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变化。最近我正在帮助一个摄制组联系采访和拍摄马克思在伦敦生活的旧迹,在阅读马克思传记的过程中,我知道了一些马克思居住过的地点,结果居然在最新版的伦敦地图上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这些地方———其街名都还是原来的,连门牌号码都没有变。
伦敦的确是这样一个以“老”为美、以“旧”为荣的地方,不仅街道保持了原来的名字,就连建筑也是老式的居多。许多老房子上挂着一块蓝色的圆形标牌,说明有某位历史人物曾在这里居住过。有些老房子虽经修建,但其临街的外墙仍保持着原样。因为政府有规定,凡是100年以上的老房子在进行整修时都不能随意改变外观,就连窗户重新油漆都得经过批准。中国驻英国使馆就是100多年前清朝政府的公使馆,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经在伦敦被清政府绑架,关押在这里。现在这幢经历了百年沧桑的小楼依然保持着原先的外观,但是内部构造经过多次修整已经完全变样了。
也许有人会说,伦敦的老旧正好证明了英国人的保守。我并不完全反对这种看法,但同时我认为崇尚传统并不是一件坏事,而且英国人的这个特点也让他们受益匪浅。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正是这个民族个性的重要体现,通过保存和保护历史的遗迹,他们向世界展示了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对后代也是一种最好的教育。
伦敦人保护传统,但没有把这些传统的遗迹简单地供起来当画看,而是充分合理地利用它们。伦敦的街道的确狭窄、不规则。但是由于规划合理,这些100年前,甚至几百年前的街道并没有成为现代交通的瓶颈。只要在伦敦开过车的人都知道,伦敦的街道虽然单行线多、环岛多,但真是“条条‘小’路通罗马”。对于老建筑的再利用,我前面已经说过了,并不是一点都动不得,如果需要可以改造。伦敦人特别注重对老建筑及其各种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但是“整旧如旧”。我住的大楼使用的是70多年前的电梯,完全是木制结构。虽然乘客要自己开电梯门,而且一次只能按一个楼层的按钮,但是由于维修工按时精心维护,所以绝对安全。
伦敦虽然古老,但并不古板,也不缺乏活力。在保护和尊重传统的同时,伦敦并不拒绝现代。伦敦的出租车依然是黑色的大甲壳虫,但装上了导航系统;伦敦的电话厅依然是古朴的大红色,但是装上了可以发送E-mail的键盘;为了让伦敦更具魅力,当地政府还聘请专业人士为这座古城设计宣传广告,将其打造成一个既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同时又非常“酷”的新形象。